靖远县在扶贫开发工作中把抓水移民作为干旱山区群众摆脱贫困的一项根本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想方设法增加灌区水地有效面积,依托兴电、刘川、三场塬三大高扬程灌溉工程,积极鼓励边远干旱山区群众向沿黄灌区迁移,通过一系列移民开发有效措施,也使灌区移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近20年来,该县共新增有效水地面积近30万亩,安置贫困山区群众1.7万户,7.5万人,逐步使他们走上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子。
靖远县将异地搬迁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工程,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成立专门机构,在移民工程中,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在移民建房中按照把移民点建成一个适应小康要求,适应社会发展的文明示范小区要求,突出“整齐、整洁、新颖”的特点,统一规划,统一布置,统一标准,做到尽善尽美。该县将工程建设、灌区配套、移民安置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平田整地与渠、路、电相结合,灌区建设与发展多种商品经济相结合;在移民工作中,按照先突出重点,对曹岘、若笠、石门等特困乡群众优先考虑迁移,并坚持整村整社搬迁的原则,使搬迁的村(社)留居人口人均占有耕地增加,实现移民工作的整体效应,在移民安置方面,对他们实施多种优惠政策,并及时对移民发放补助金,为促进移民定居率的提高,刘川工程制定出台了建房补助政策与优惠供水办法。对建房定居前面的100户每户发放2000元的奖励资金,并供应水泥两吨,门窗一付,对当年的水费实行半价收取,及时解决了移民在安置中的困难与具体问题。
通过扶贫开发移民工作的实施,使灌区移民的生存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灌区开发不断深入,过去杂草丛生的荒山荒源,如今已是绿树成行、农田成方、公路成网、新居成片,95%以上的农户住上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房,交通道路、农电通讯、广播电视、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也得以逐步完善,适龄儿童的入学率,巩固率与普及率均达到90%以上,完成了“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60%以上的农户安装上了电话。在灌区的新居群众,通过发展特色经济,增加了他们的经济收入。他们先后在兴电灌区落实模式化栽培示范点和标准化生产示范点12万亩,落实地膜早熟洋芋10万亩,在五合石门、靖安、东升、北滩等乡发展订单农业1.8万亩,在刘川、永新、大芦等乡大力发展规模化舍饲养羊,建成养羊科技推广示范点6个,引进良种羊4630只,发展规模养殖户1680户,新增存栏羊只6.65万只。干旱、半干旱山区的枸杞,香水梨、籽瓜、大枣、中药材等优质特色农产品基地不断扩大,部分乡(村)已全面推进合实施了整村推进项目,刘川灌区千亩桃园基地等一批整村试验示范基地以初步形成,通过实施科技扶贫工程,灌区群众的经济收入也得以大幅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740元,人均占有粮达到了350公斤,是移民未搬迁前的5倍多。(靖远县扶贫办 陈辅君)
内容时间:2017-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