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静宁:畜力“黄牛”变肉品“红牛”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7-14  编辑:王一涵

       近年来,静宁县立足县情,审时度势,明确提出“南部苹果、北部草畜、高效循环、互补互促”的产业发展战略,瞅准盯稳全国优质肉牛优势生产区的区位优势和广大农民善于舍饲养牛的优良传统,聚全县之力,集各方资源,抓扶持、夯基础、提质量、延链条,逐步形成了红牛繁育、饲料、防疫、服务、贸易一体化发展格局。这一传统农业大县,再度焕发出新的发展活力。从畜力的“黄牛”转变到肉品的“红牛”,仅仅用了短短七八年。
  静宁县饲草资源丰富,牛产业基础坚实,自古以来有利用紫花苜蓿舍饲养牛的优良传统。加上四季分明,空气清新,水质优良,为发展牛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区位和自然条件。着眼于全县牛产业高效优质快速发展,县上多次组织人员赴产业优势省份考察学习,召开牛产业发展专题会议,举办牛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并举办红牛节、赛牛会,引导饲养企业、散养农户,把眼光和思路聚焦到大局势、大环境、大发展上来。特别是“一园六区”的规划,为高位推动牛产业明确了发展方向。
  2017年,第一个促进牛产业发展的文件产生,随后,《静宁县优质肉牛产业园建设规划》等多个政策文件出台,在标准化建设、规模化养殖,资金扶持、服务体系等方面持续发力。县委、县政府用好各项优惠扶持资源,积极推行“补助建棚、贷款养牛、母牛补贴、新增奖补”扶持政策,累计用于扶持发展畜牧业资金达7.83亿元;建成规模化养牛企业(小区、合作社)136个,新改建标准化养牛暖棚1.2万座,保护补贴基础母牛6.2万头(次)。原安、灵芝2个标准化养殖示范乡镇和界石铺崔岔、四河芦湾等30个平凉红牛标准化养殖示范村成为全市亮点。形成了以甘肃雄康牧业、界石铺供港活牛基地、甘沟昊康牧业为核心,以原安、灵芝等12个乡镇为重点发展区,其它乡镇为辐射带动区的牛产业布局。
  该县在推动红牛产业发展过程中,大力推广落实良种、良法、良医、良料、良舍“五良”配套技术,建成村级防疫冻配改良点56个。体形高大、体质健壮、结构匀称的外观,肉色桃红、脂肪乳白且呈雪花状均匀分布的香味醇厚的肉质,达到了优质肉牛标准。
  坚持“以草促畜、以肥促草、草畜肥齐步走、同推进”,以链条延伸壮大产业、综合开发、循环利用、拓展效益。先后招商引进并建成甘肃陇上草牧业科技有限公司等饲草青贮加工企业3家,利用省级“粮改饲”项目,年均种植饲用玉米等优质饲草14万亩,种植全膜玉米36万亩,完成秸秆青贮34.2万吨,在原安、界石铺等乡镇建成2000吨以上有机肥生产线4条,构建起了“饲草种植—肉牛养殖—粪污还田和有机肥生产”的循环农业模式。
  近年来,供港平凉红牛出口创汇基地、老乡牧业、昊康牧业相继落地生根,其中,供港平凉红牛出口创汇基地取得了商务部和海关供港活牛3000头配额,有效搭建起了从农户到基地、从基地到出口的产销利益平衡、服务一体跟进的肉牛产业购销体系。
  牛产业的规模扩张和效益提升,为全县巩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奠定了坚实的产业振兴基础。据统计,2020年底,全县牛饲养量14.8万头,出栏量4.8万头,牛产业增加值达到2.8亿元。日益壮大的红牛产业,是继“静宁苹果”之后,又一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内容时间:2021-07-13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