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贫困治理
甘谷县五措并举推动产业扶贫纵深发展
作者:   发布时间:2018-10-13  编辑:陈亚丰

甘谷县在脱贫攻坚进程中,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实施精准扶贫的“硬抓手”、治本之策和长久之计,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大力发展果品、蔬菜、牛、羊、马铃薯、中药材六大产业,为整县脱贫攻坚夯实了坚实基础。

一是主导产业初具规模,区域特色逐步凸显。通过全县上下齐心努力,以蔬菜、果品、养殖、劳务为主的四大主导产业初步形成,以辣椒、马铃薯、中药村、花卉等为辅的特色优势产业体系不断壮大。蔬菜产业方面,着眼于打造渭河川道区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长廊,抢抓甘谷县被列为全国蔬菜生产重点县的有利时机,以天定高速公路沿线为重点,继续实施“西优、东移、北扩、南进”的发展战略,大力推广“八大”高产高效栽培模式,以甘谷县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引擎,辐射带动全县蔬菜提质增效。以推广全膜垄侧育苗移栽种植技术为重点,扩大线辣椒种植规模,年种植1.5万亩以上;以川台区和浅山区为重点,扩大地膜蔬菜和复种蔬菜种植规模;以南后山冷凉区为重点,扩大地膜菜豆和油菜后复种菜豆种植面积;以渭河川区为重点,大力发展春萝卜、大葱、韭菜、蒜苗、早春地膜马铃薯等特色优势农产品,推广蔬菜高产高效栽培模式,走出了“主产区精细菜、河谷地设施菜、浅山区旱作菜、南后山冷凉菜”的四大区域化种植模式。截至目前,全县蔬菜面积达28.5万亩。果品产业方面,坚持“整流域综合开发,集中建办大园区,规模发展产业带,整流域助农脱贫”的思路,按照“提质、扩面、保点”的要求,狠抓金川—白家湾—六峰和安远—礼辛—谢家湾“两大百里林果产业示范带”建设,打造了一批万亩果园大点和千亩标准化果园基地。今年春季,全县新建果园3.15万亩,完成千亩以上规模基地6个1.95万亩,进一步夯实了果品产业的发展和竞争力。养殖产业方面,按照“提质增效抓猪鸡、适度增量抓牛羊、畜禽防疫保安全”的思路,采取“种+养+加”相结合的方式,探索出了生猪、禽蛋全产业链发展的新路子。全县畜牧养殖业迅猛发展,万头以上规模养殖场走在了全市的前列。目前,全县贫困村户畜禽饲养量分别预计达35万头只、11万头只,增长率分别为7%、10%以上。劳务产业方面,全面推进劳务输转由体力型向技能型、分散短期型向有组织长期稳定型转变,全县劳务正在向劳务大县、劳务强县迈进。在长期的发展中,探索出了集招工、培训、输转、维权、引资“五位一体”的腾达模式,已成为甘谷劳务的金字招牌,推进劳务业向组织化、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同时,打造了全省首个“劳务400云平台”,实现了用工企业与务工者精准对接、精准就业。止目前,全县组织劳务输转9.33万人(次),创劳务收入11亿元。马铃薯产业方面,继续加大种薯质量监管体系与市场监管体系扶持力度,提高种薯质量,以现有马铃薯脱毒种薯全覆盖项目建设的种薯生产基地为重点,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股份合作等方式在贫困村建立种薯标准化生产基地,扩大专用型新品种种薯生产面积,提高种薯产量和质量。止目前,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18.4万亩,其中381个村2.91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面积为5.8万亩。中药材产业上,大力推广党参、红黄芪、柴胡、板蓝根、生地、款冬花等中药材种植,全县中药材面积达到8.6万亩,在适宜中药材种植的11乡镇174个贫困村发展2.5万亩,其中363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0.42万亩。

二是农产品质量明显提升,品牌效益显著提高。始终坚持把农产品质量认证和品牌经营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点,全面推进标准化基地建设和三品认证管理,积极组织近20家企业10余种产品、7万亩农产品生产基地申报了产品产地质量认证或注册农产品商标。严格推广执行国家、行业标准,组织制定了一系列以辣椒、花椒、果品、畜禽产品为主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全县大宗农产品和绝大多数“菜篮子”产品生产实现了有标可依,基本形成了涵盖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完善的标准化体系,并逐步与省标、行标、国标、国际标准接轨。打造出了一大批农产品品牌,全县共有9个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面积为18.4万亩,4个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个产品通过绿色食品A级认证,2个产品通过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产品,“大漠行”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三是龙头带动效应明显增强,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全县现有县级及以上规模龙头企业79家(其中:市级龙头企业17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龙头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家庭农场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之间发挥着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截止目前,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965个、家庭农场141个,带动农户9300多户,创建了“企业+合作社+农户”、“农产品市场+合作社+农户”等多样化利益联结方式,推动了产业链条的不断延伸和农民组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同时,初步形成了以专业批发市场为骨架、以农产品综合市场和农村集贸市场为网络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建成了一批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果品蔬菜交易中心和农产品产地市场。目前,发展电子商务服务点330个,电商交易额达到1.24亿元,有力助推了农民增收。

四是土地流转有序推进,规模种养不断扩大。根据耕地质量、产出水平和物价变动等因素,制定了土地流转分类指导价格,督促建立流转价格递增机制,合理约定浮动比率。止目前,全县新增流转面积0.26万亩,累计流转土地11.74万亩,流转总面积占承包地面积的14.4%。并成功探索了“土地流转+合作经济组织+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为实现农业规模化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五是紧盯“一户一策”,精准产业扶贫帮扶对象。坚持把制定落实“一户一策”帮扶计划作为脱贫攻坚的有力抓手,有针对性地为6347户未脱贫户制定了精准脱贫计划,为686户存在潜在返贫因素的已脱贫户制定了巩固提高计划。特别针对今春低温冻害导致果椒产业严重受灾的情况,及时对“一户一策”进行调整、补充、完善,并引导贫困户通过外出务工、参与村级基础建设、补种林下适宜作物等方式弥补受灾损失。在此基础上,对今年计划退出的1.9万贫困人口逐一细化落实具体措施,确定产业扶贫5783户、需求资金1100多万元。聚焦特定贫困人口,精准落实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兜底保障政策,设立扶贫专岗2216个,选聘生态护林员456人,确保贫困户都有产业扶贫的脱贫路径,实现年内稳定脱贫。


内容时间:2018-10-11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