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沃土奏响振兴曲——甘谷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7-13  编辑:王一涵

夏日,漫步在甘谷乡村田野,映入眼帘的处处是喜人的场景:农作物长势喜人,道路平坦通畅,新房子一片连着一片,群众在扶贫车间里有序工作,脸上洋溢着真诚朴实的笑容……好一副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乡村振兴图。

甘谷县辖13镇2乡405个村,总人口64.25万,其中农村人口55.74万,2013年有建档立卡贫困村195个,其中2017年深度贫困村56个,贫困发生率29.5%,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近年来,甘谷县委、县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落实“五个一批”脱贫路径,坚持尽锐出战,狠下“绣花”功夫,做足“精准”文章,千方百计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举全县之力向贫困发起总攻,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2018年,甘谷县以漏评率、错退率为零的优异成绩,顺利实现整县脱贫摘帽;2020年取得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富民产业助民富

6月17日,当记者来到甘谷县磐安镇张家沟、尉家沟、东卜峪一带的西山上时,看到一片片现代矮化密植园,根根水泥立柱、精细修剪的矮化苹果苗木及铺设在树苗下的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整齐划一,一条绵长的产业路环绕着整个园区,工人们正在园区忙着。

“从三年前开始,我就来这里打工,一个月能收入近2000元。”家住磐安镇张家沟的刘妹妹告诉记者,她女儿大学毕业,儿子在上高中,爱人在镇上打工,“我每天从家里骑电动车花五分钟时间来果园干活,中午和晚上还能回去给孩子做上饭,平常也能照看上自家的地,能在家门口挣上钱,感觉很幸福。”

磐安镇矮砧密植现代农业示范园基地面积约1000亩,涵盖流域内张家沟、尉家沟、东卜峪3个行政村1034户农户。近年来,在县级相关部门和镇政府大力扶持下,通过项目支持,建成了1500立方米蓄水池2个,先后硬化了5.5公里的主干道路、8.6公里产业路,保障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通过农户入股和企业自筹资金,先后投资3800万元,建成矮砧密植苹果园800余亩,其中国标矮化密植园300余亩,每亩投资3万元;欧标矮化密植园500余亩,每亩投资5万元。栽植了粉红女士、马斯特红蛇、俄矮2号等果树约11.2万株。建成380平方米办公场所和480平方米教学场所1处,配套600吨果蔬保鲜库2栋,1500平方米育苗中心1处。

“我们通过农户入股的方式,每年为909户4235名群众分红,年分红1230多万元;按200元/亩的价格由合作社每年向农户支付流转费用;通过吸纳当地群众参与生产管理、采摘分级、包装贮运等经营环节,为600余人提供了就业岗位,持续增加群众收入,有效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天水宏润塬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文泉告诉记者,这里先进的栽培技术、良好的经济效益、环保的生产理念,为全县山地发展节水果园提供了典型示范,为发展高产高效的现代果园积累了丰富经验和技术支持,对于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有着重要意义。

磐安镇矮砧密植现代农业示范园是甘谷县坚持“增绿”和“增富”走上致富之路的缩影。近年来,甘谷县发展形成了果椒、蔬菜、养殖、劳务四大支柱产业,全县蔬菜、果椒、中药材种植面积及畜禽饲养量分别达到28.5万亩、60万亩、10万亩、443万头(只),总产值达到70亿元,年均组织输转劳务11万人次,创劳务收入20亿元以上。落实扶持资金6769户3964万元,入股配股6800多户1.2亿元,实现分红2316万元,群众有了稳定产业收益。

当记者来到位于甘谷县西城区的甘肃零玖叁捌服饰有限公司时,扶贫车间缝纫机声响个不停,100多位制衣工人戴着口罩正在紧张地忙碌着,看到一件件衣服被裁缝出来,他们脸上露出自豪的笑容。“每月3000元,车间还有免费工作餐,这样的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甘肃零玖叁捌服饰有限公司车间员工李萍萍说,她虽然腿部有残疾,但每天的收入并不比别人低。

“我们厂区设置了缝纫区、印花区、绣花区、后道区、包装区、动漫设计等多个区位,配有缝纫机、印花机、绣花机、钉扣机、计算机等各类设备200余台,吸纳就业群众160余人,其中残疾员工37人,预计产值达到7000万元左右。”甘肃零玖叁捌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瑞明说,企业采取“带薪培训”“以工代训”“师带徒”模式对员工进行了全方位岗前培训,完成服装加工培训130余人,动漫设计培训21人。员工月平均工资3000元以上,确保了群众稳定增收致富。

据了解,甘谷在全省率先启动“扶贫车间”建设,累计建成运营扶贫车间90个,带动群众就业1700多人。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467家、龙头企业65家、家庭农场160家,带动群众2.6万户12万余人。每个村庄都形成了1——3个主导产业,村均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以上。全面消除了集体经济“空壳村”。

改善条件夯根基

基础条件能否改善,直接关系到脱贫攻坚战的成败。为此,甘谷县大力实施“水、电、路、房、网和农村人居环境”“5+1”清零工程,全力解决群众住房难、用水难、行路难、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

“以前家里穷盖不起新房,一家七八口人就挤在一间瓦房里。七年前,我们从半山腰搬到了这里,住上了小洋楼,吃上自来水,孩子上学就在家门口,从没想过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走进甘谷县磐安镇十甲坪村,提及近年来的变化,59岁的张营善笑得合不拢嘴。

十甲坪村位于甘谷县磐安镇西部,全村共有2个自然村435户2135人。2014年实施易地搬迁后,村上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安装太阳能路灯76盏,铺设自来水管1700米。配套建成了占地700平方米的健身广场一处和230平方米的村级活动场所。充分发挥灌溉便利的优势,引导、鼓励群众大力发展大棚蔬菜产业,形成了一年3茬的“五坪”蔬菜种植模式。现有设施蔬菜大棚面积850亩,亩均收入3.5万元,设施大棚蔬菜种植成为全村群众收入的主要来源,占全村人均纯收入的82%。

如今,甘谷县405个行政村实现硬化路全覆盖,自然村道路全部实现硬化或砂化,60%以上的贫困村村内巷道实现硬化。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8处,彻底解决了52万农村群众饮水不安全问题农村饮水安全比例达到100%,通自来水农户比例达到93.53%。累计改造农村危房2.27万户,全面消除了农村C、D级危房,建成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30处,搬迁群众2660户13736人,以全省第2名的成绩入选全国100个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成效明显县。所有行政村有线宽带接通率达到100%,无线网络和广播电视实现了全覆盖,所有自然村实现动力电全覆盖。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大力整治视觉贫困,累计完成户厕改造2.6万户,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村87个、整洁村260个,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公共服务促保障

农村基础条件得到改善后,甘谷县又紧紧扭住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这个基本保障,织密编牢基本民生“安全网”,使群众获得感持续增强。

甘谷县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58%,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3%,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建成村级幼儿园166个、标准化村卫生室388所,有需求的行政村幼儿园、所有行政村标准化村卫生室均实现全覆盖。设立乡镇卫生院17个,配备全科医生135人、村医532人,县乡村医疗机构人员配备全部达标。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重保障,群众住院医疗费用平均报销比例达85%以上。所有符合条件的农村一、二类低保对象和特困供养人员实现政策性兜底。安排扶贫专岗3342个,选聘生态护林员1100人,确保了特殊困难群体能够稳定脱贫……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从新起点出发,甘谷县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基础上,做好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全面建设“开放、繁荣、绿色、文明、幸福”的新甘谷,让全县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内容时间:2021-07-09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