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甘谷县长效化推进产业扶贫
作者:   发布时间:2018-10-13  编辑:陈亚丰

近年来,甘谷县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在“思路、机制、效益”等三方面做文章,突出抓好了蔬菜、果品、牛、羊、中药材、马铃薯等六大特色产业,有力加快了群众增收、整县脱贫步伐。全县蔬菜、果品、中药材、马铃薯种植面积分别达到28.5万亩、51.9万亩、8.6万亩、18.4万亩,总产量分别达到98.28万吨、56.29万吨、1.56万吨、4.38万吨,产值分别达到18.63亿元、18.08亿元、4.78亿元、0.7亿元,养殖总规模达到258.69万头只匹,产值2.514亿元。

树立“三种理念”,发展思路科学明晰。一是树立规划引领理念。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精准施策、持续发展”的原则,研究制定《甘谷县产业精准扶贫“1+6+1+1”实施方案》《甘谷县落实一户一策产业扶持措施精准帮扶到户到人实施方案》,提出“户有增收项目、村有致富产业(产品)”目标,明确主攻方向和着力重点,为全县种养业发展理清了思路、找准了路径。2018—2020年,全县通过发展种养产业共实现6022户25866人脱贫,其中发展“种养产业”脱贫1470户6657人、“劳务+种养产业”脱贫4552户19209人。二是树立“三变”改革理念。注重把产业扶贫与农村“三变”改革相结合,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探索通过“三变”改革促进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新机制,构建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与“三变”改革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探索总结出“三变”+果品、特色种植、乡村旅游、电子商务、辣椒产业等10类改革发展模式。三是树立产业融合理念。坚持种养业与劳务业相结合,引导群众到蔬菜、果椒、中药材等生产基地就地就近务工,不断拓宽农民增收途径。据统计,在蔬菜、果椒、中药材等产业收获季节务工群众达到8500多人、人均创收约2000多元。

强化“四项支撑”,保障机制有力见效。一是强化组织支撑。定期召开产业扶贫专责组工作会议,研究部署阶段任务、着力重点和推进措施,成立落实一户一策产业扶持措施精准帮扶到户到人工作领导小组,为鼓励支持农户发展种养产业,配套落实1115.6万元的到户产业奖励扶持资金。各成员单位分工协作、全面做好了产业扶持到户需求资金审查公示、资金运行监管、种养业及龙头企业培育、业务指导等工作,为六大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二是强化科技支撑。建立健全了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控体系,加快良种推广普及步伐,良种普及率达到98%以上,全面提升农业科技服务水平。加大对贫困村村干部、贫困户产业技术培训力度,依托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大力开展在生产车间、产业基地的实地培训,实现对村干部、贫困户技术培训全覆盖。同时,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思路,每年举办农业、林果业、养殖业实用技术专题培训班,累计培训农民3.2万人。三是强化人才支撑。从涉农部门选派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专业技术过硬的技术人员195名到贫困村担任科技特派员,确保每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有1名专业技术人员与驻村工作队一起开展“一对一”种养业技术服务工作,实现村村有科技明白人、户户掌握一门种养业管理适用技术的目标。四是强化保险支撑。围绕牛、羊、菜、果、薯、药等特色产业发展,以保障贫困户收入稳定为目标,大力开展农业保险“增品扩面”工作,全面推行“一户一保”模式,实现农业保险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所有种养产业全覆盖。

坚持“六个注重”,质量效益稳步提升。一是注重规模化培植。按照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南北浅山区适宜发展且户均尚未达到2亩果园的贫困村陆续建成优质苹果、花椒等经济果园5.13万亩;对贫困村已进入结果期和盛果期的果园,通过培训、示范和管理达到提质增效1.2万亩。依托现有中药材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建设5个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6个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促进优势产区中药材生产向标准化生产方向发展,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产品优势、规模化优势转变。二是注重区域化推进。以全县11个乡镇197个适宜发展蔬菜产业行政村为主,扶持渭河川道区、散渡河川台区和南后山区三大产区建设蔬菜集约化育苗基地、高原夏菜绿色高产高效基地、高标准钢架大棚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形成主产区精细菜、河谷地设施菜、浅山区旱作菜、南后山冷凉菜的发展格局。根据不同生态类型和自然地理条件,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生产经营大户,在沿渭河川道灌溉区、渭河南北浅山区、高寒阴湿山区分别发展早春播马铃薯、淀粉加工食用型马铃薯、扩繁马铃薯原种和一二级脱毒种薯,初步形成马铃薯早春地膜早熟生产区、干旱及二阴山区双垄沟播晚熟生产区、二阴和高寒阴湿山区脱毒种薯生产区。三是注重示范化带动。充分发挥养殖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的带动作用,完善“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组织能人大户领办养殖业专业合作社,引导贫困户利用土地、自有牛羊、贴息贷款、帮扶资金、自有资金、劳务技术等方式入股加入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组织生产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构建“龙头企业树品牌、立标准、下订单,农民合作社上联龙头企业、下带贫困群众”的产业模式,形成参与各方协作生产、共享成果的区域性牛羊产业发展格局。四是注重多样化营销。坚持在蔬菜、果品、中药材种植相对集中的乡镇,积极培育壮大农产品产地专业批发市场,建立配套贫困村的储藏、运输、加工、销售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健全市场流通体系、加大农超对接力度、优化产销订单服务,不断拓宽蔬果药产品销售渠道。全县农产品营销主体达到50多家,甘谷辣椒、六峰花椒、燕家韭菜、店子苹果、金川苹果、白家湾苹果、谢家湾党参远销省内外,磐安镇已成为远近闻名的蔬菜批发零售集散地。五是注重公司化引领。县财政注资2000万元,成立甘谷县普众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具体承担县域内农业产业项目的组织、开发及实施工作,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龙头企业+村党支部+农户”、“龙头企业+保险+合作社”等模式,通过合同、订单、合作等方式,以“保底收益、按股分红”为主要形式,构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和增收致富。同时通过整合资金、融资贷款等办法筹集资金9500多万元,分家庭人口3人以下及4人以上类别,每户配股1万元和1.5万元,按不低于10%的比例进行分红,贫困户最低分红资金达到1000元和1500元。六是注重品牌化推动。立足“全国辣椒标准化示范县”“全国韭菜标准化示范县”“全国大葱标准化示范县”“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县”和“甘谷辣椒”、“甘谷大葱”2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优势,先后注册了“五坪”蔬菜、“朱圉”果蔬、“丰钰”大樱桃、“蒋老五”花椒等8个名牌商标,逐步形成了甘谷种植业特色品牌,并通过积极参加各类型节会、农产品展销会推介宣传甘谷特优农产品,着力提高甘谷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全县特色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内容时间:2018-10-09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