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贫困治理
安定区提升农机水平 助力精准脱贫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5-20  编辑:蔡旭莹

近年来,安定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扶贫攻坚这一最大任务,按照“市场为导向、区级农机服务队为龙头、乡镇服务队为骨干、村级服务队为主体”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农机服务组织建设,农机工作成效显著。截止2015年底,全区共有拖拉机23112台,各类配套农机具40886台(部),农机总动力达88.13万千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41.6%;有农机具制造加工企业1家,经销企业15家,维修网点115个,农机从业人员达5.8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990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15.5%;一批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迅速兴起,区上成立了农机协会,乡镇注册农机专业合作社19家,组建农机服务队32个,发展队员670人,服务精准扶贫户1万余人,有效助力全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在具体工作中主要突出了“四强化、四促进”:

一、强化政策扶持,促进农机服务快速发展

在国家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扶持下,区委、区政府因势利导、因地制宜,针对全区农业机械化作业规模小、使用效率低、发展后劲严重不足的问题,坚持扶持发展形式多样、投资主体多元、服务市场高效的农机服务组织,推动农机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一方面,优先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近年来,坚持贫困户和农机服务组织优先补贴的原则,按照农户自筹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措施,确保农机购置补贴落实到位。2005年以来,全区共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7000余万元,其中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落实补贴资金370余万元,为农机服务组织落实补贴资金200余万元。同时,筹措项目资金620余万元,在对新购置机具享受中央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基础上,按1:1的比例配套落实“双补贴”政策,为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和作业能力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另一方面,积极组建农机服务队。采取“政府筹资、部门指导、乡镇组织、农户参与”的模式,在全区306个行政村组建了以懂经营、会管理、有技术的农机大户为队长的农机服务队,农忙时统一组织开展互助作业,农闲时自主订单、跨区经营,有效拓宽了贫困户的增收渠道,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二、强化基础设施,促进农机服务规范发展

针对全区农业生产方式以农户分散经营为主,规模化程度低,地形复杂机械化作业难度较大,农业机械作业效率不能得到正常发挥等问题,不断加大对农机服务组织建设的扶持力度,严格按照省上提出的“五有”标准进行建设,并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全面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实现了农机服务组织的规范化管理和运营。在合作社、农机服务队建设过程中,农机部门根据区委、区政府的工作要求,统一督促指导,通过建立健全农机户档案、财务帐目和作业台账等制度资料,大力提高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2012年以来,先后成立的广生元、俊年、博营、众友等6家农机专业合作社户均投资100多万元,相继建成了占地3000平方米、库房600平方米以上,集统一管理、服务、维修、培训为一体的农机服务阵地,为示范带动全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和贫困户增收致富做出了贡献。

三、强化平台建设,促进农机服务健康发展

为确保农机服务组织健康、持续、快速发展,成立了安定区农机协会,负责在“三夏”、“三秋”期间给农机服务队和合作社适时发布作业信息、协调油料供应,为会员在法律知识、科普信息、农机具选型、收费标准、作业质量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咨询服务,并协助农机部门对会员进行管理、培训,为合作社互通信息、交流经验、开展跨区作业搭建了优质高效的服务平台。同时,在农闲时节,区农机协会充分发挥作用,组织农机大户和技术人员为贫困户免费进行农机常规保养、故障排查、农机安全等知识的培训,为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2015年,全区共培训各类农机人员5600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作业人员380人次。

四、强化分类指导,促进农机服务组织规模发展

面对农机作业市场对技术、生产和服务的多样化需求,积极引导农机服务组织根据各自优势自我发展,走出了组织形式各具特色的规模化发展之路。

一是依托能人领办。主要是发挥农村能人思路清、头脑活、接受新生事物快和有创新能力的优势,带头领办农机专业合作社。如石泉乡致富能手强彩霞,针对当地大多数农户外出、大量耕地撂荒的实际,采取租种、托管、代耕等方式流转土地1900万亩,组织162家农户以物资、机具入股的方式于2015年办起了吕坪农机农民合作社,从事马铃薯、玉米、燕麦等作物耕作,形成了“合作社+农户”的新型生产经营模式,在强彩霞的带领下,核心社员年收入可达到10万元以上。同时,强彩霞对近年来农村出现的 “地由谁来种、人到哪里去、钱从哪里来”的困惑进行了大胆探索,得出了“地由我来种、人到城里去、钱从地里来”的科学答案,成为全区能人领办农机专业合作社、助推产业发展的标杆。

二是依托企业创办。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济实力强、大型农机具多的优势,探索形成了“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的农机合作组织。如西巩驿镇的茂丰中药材公司流转土地11000亩,主要从事中药材的种植和加工、销售活动,该合作社在种收过程中全程机械化作业,并带动周边150户农户加入农机服务组织,让他们实现了就地就业创收。

三是依托农机大户联办。部分农机大户利用原有机械设备投资入股,吸收有农机的农户以机械或资金按股份制原则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形成了农机大户联办模式。例如,葛家岔镇北坪村的孟清是当地擅长农机使用维修的农机大户,他联合88户有农机的农户(其中精准扶贫户33户)组建成了兴隆农机专业合作社,为周边2508户群众提供农机生产服务,并引领其中的23户精准扶贫户社员实现了脱贫,成为全区农机专业合作社助推精准扶贫的典型例子。(董建纲)


内容时间:2016-05-20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