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框架】
文章首先回顾了新冠疫情前全球收入不平等持续下降的三十年,指出较贫穷国家更快的收入增长是推动全球收入不平等下降的关键。接着,作者利用覆盖170个国家的调查数据展示了1990~2019年间全球基尼系数下降的事实,并指出疫情导致全球收入不平等的显著反弹。随后,文章通过分解分析比较国别间不平等和国内不平等的变化,阐释疫情的冲击给不同国家和国内不同地区带来的不同影响。最后,作者提出三种未来情景(维持现状、悲观、乐观),预测在不同增长假设下全球收入不平等至2050年的走势。
【观点摘要】
1.贫困地区的加速增长是全球不平等下降的主要动力。1990~2019年间,全球基尼系数由70降至62,年均降幅约0.42%。最初收入较低的地区,尤其是中国和部分人口大国,实现了更快的收入增长,从而推动全球收入差距缩小。
2.新冠疫情成为全球收入不平等的重大转折点。2020年,全球不平等出现近三十年来最大幅度上升,其中国别间不平等上升3.3%,远高于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水平,而国内不平等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缓冲作用。
3.未来若延续过去增长模式,全球收入不平等的减少将趋于停滞甚至反弹。如果未来各国继续保持2010~2019年的增长轨迹,全球收入不平等预计在短期内趋于平稳,但到2050年可能出现轻微上升。随着中国、印度等经济体的增长趋稳,现有发展格局将难以继续推动不平等下降。
4.降低未来不平等需要最贫国家实现更高的收入增长率。基于乐观情景,若希望继续减少全球收入不平等,最贫穷国家的人均年收入增速需达到当前的五倍以上。这就要求这些国家实现远高于1%的持续增长,同时改善国内分配结构。
5.未来增长必须兼顾包容性与可持续性。作者指出,增长不仅要快,还要可持续。若贫困国家的快速增长以环境破坏或社会不稳定为代价,可能导致新的脆弱性和不平等问题。
【作者简介】
Diana Garcia:世界银行发展数据组顾问,主要研究全球贫困与收入不平等测度。
Nishant Yonzan:世界银行发展数据组经济学家,长期从事全球收入分配、贫困监测与数据建模工作。
Christoph Lakner:世界银行发展数据组项目经理,负责全球贫困与不平等数据平台的开发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