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四个自信与中国包容性发展

  • 作者:李钢 出版日期:2021年8月
  • 报告页数:17页 报告大小:
  • 报告字数:14104字 所属丛书:包容性绿色增长丛书
  • 所属图书:中国精准扶贫经验的理论阐释
  • 浏览人数:221     下载次数:0

文章摘要

2020年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消除了绝对贫困;14亿人口的大国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值得骄傲的,是人类包容性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本文试图从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个方面分析中国能消除绝对贫困、初步实现包容性发展的原因。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的发展理念具有包容性增长的根本特征,也是中国能够实现包容性增长的原因;但理念的践行不仅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而且必须有合适的理论作为指引,正是由于指导中国实践的理论与体制的不断自我扬弃,中国70年的经济实践才能取得巨大的成功,也正是由于经济70年的巨大发展,人均GDP增长了近70倍,中国的包容性发展才能具备坚实的经济基础;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我国挖掘综合国力潜力,使中国的包容性发展理念得以落实。前三者都是从宏观层面来谈,中国文化更加注重从微观层面激发扶贫者与帮扶者的内在动力,是在个体层面促成中国包容性发展实现的原因。

作者简介

李钢:祖籍贵州省思南县,1973年生于内蒙古包头市,1996年毕业于天津大学,2005年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目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经济学人》编辑部主任。在《中国工业经济》《经济学季刊》《经济学动态》《财贸经济》等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20余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收录转载,中文论文H指数为17,论文及著作总被引用量超1000余次,收录在Econlit中的论文10余篇。主持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软科学重点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重大课题、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多项研究成果获国家级及省部级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