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中国空气污染的社会脆弱性评估:概念模型、指标体系与影响因素

文章摘要

识别空气污染的高社会脆弱性地区,查明空气污染社会脆弱性的影响因素,这对于降低因空气污染造成的社会不平等、提升空气污染防治的效果都至关重要。本文首先提出了面向区域的空气污染社会脆弱性概念模型,并据此建立空气污染社会脆弱性评估的指标体系;进而以省级行政单元作为分析单位,运用投影追踪聚类模型,识别了空气污染社会脆弱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排名前五的影响因素分别为:“人均可支配收入”、“本科及以上人口比例”、“每千人医院床位数”、“儿童(14岁及以下人口)”和“城市绿化覆盖率”。同时,通过集成社会脆弱性指数来探索中国空气污染社会脆弱性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0~2014年,社会脆弱性指数均值保持了逐年下降的趋势。2000~2010年,社会脆弱性指数标准差持续上升,2010年后出现下降。在整个研究周期内,全国各省的社会脆弱性经历了普遍偏高至部分好转再至好转局面扩大的变化。社会脆弱性的好转始于东北局部,再扩展至东部沿海,继而向中西部推进。在空间分布上,中部和西部省份的社会脆弱性偏高,北京和上海的社会脆弱性最低,华北和华东地区的社会脆弱性水平居中。

作者简介

葛怡: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环境学院。

张海波:男,1978年生,管理学博士。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社会风险与公共危机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江苏省社会风险管理研究基地研究员,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驻院学者,清华大学中国应急管理研究基地兼职研究人员。1997年进入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学习,2001年获南京大学获经济学学士学位,2005年获法学硕士学位,2008年获管理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应急管理、社会管理、社会保障、跨学科研究方法,风险与危机管理等。已出版著作多部,有《中国应急管理:理论、实践、政策》《中国转型期公共危机治理》《公共安全管理:整合与重构》《灾害与公共管理》等;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有《应急响应中的突生组织网络——鲁甸地震案例研究》《中国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安全治理与应急管理》《全面改革窗口期的信访制度改革》等。

窦闻:供职于东南大学交通学院。

李杨:男,山东泰安人,东南大学伦理学博士,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科技伦理、人工智能伦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