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村转型发展大多源于国家政策与相关制度的变革,且在不同的转型阶段,其转型的速度、强度、广度、向度都有所不同。农村转型发展是实现产业结构演进、就业方式与消费结构转变、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重要举措,旨在推进城乡关系根本转变,树立新的社会经济发展理念与农村发展模式(刘彦随,2007)。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历经制度、体制、发展理念等变革,农村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文琦,2009)。1978年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要通过调整农村经营制度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快速发展;1985年,以改革农产品购销体制、发展乡镇企业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农村改革。1992年,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同时,针对农村环境问题而提出的可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也成为农村发展的战略目标。进入21世纪,特别是2004年以来,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实行“四减免、四补贴”,深化粮棉流通体制改革,改善农村劳动力就业环境,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使农村发展进入了城乡统筹发展的新阶段。中央连续12个“一号文件”涉农,体现了国家对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的重视,农业和农村发展从被工业化“剥夺”阶段向被工业和城市“反哺”阶段转变,区域发展的城乡壁垒逐步冲破,促使城乡统筹成为区域发展的主旋律。
<<
文琦:文琦 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2013~2014年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访学一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一届政协委员,民盟中央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城乡发展智库联盟副秘书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干旱区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持续利用与减灾专业委员会委员、资源生态专委会委员,宁夏地理学会秘书长,《土地开发工程研究》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能源经济与区域发展、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4项,在《地理学报》《生态学报》《地理研究》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2012年入选宁夏首批“国内引进高层次人才312计划”,2016年入选宁夏青年拔尖人才,2017年入选宁夏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7年被授予宁夏“五一劳动奖章”,2019年获首届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优秀科技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