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户籍与外来人口的住房模式选择

文章摘要

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产生了大量流动人口,不断以“流动就业”或“定居”方式融入流入地,带来大量租房、购房需求。在关于住房需求的研究中,家庭住房模式选择是一项重要内容。借鉴Henderson和Ioannides(1983)、Ioannides和Rosenthal(1994)的思想,本章在区分投资性和消费性住房需求的基础上,对家庭住房模式选择进行理论分析。住房模式分为仅租赁住房(Rent 1)、拥有自住住房同时租赁住房(Rent 2)、拥有自住住房(Own 1)及同时拥有自住和非自住住房(Own 2)四种模式。随着投资性与消费性住房需求之差的增大,家庭住房模式由低向高逐渐转变(Rent 1—Own 2)。已有文献基于中国转轨经济现实,认为市场力量和“单位”及“户籍”等体制性规则共同影响了家庭的住房模式选择(Li,2000;Huang and Clark,2002)。本章进一步分析中国户籍制度特点对居民住房模式选择的影响机制,认为户籍背后本、外地居民间公共服务的不均等增大了有定居意愿外地居民的定居成本,降低了其投资性需求,外地居民倾向于选择较低住房模式。

作者简介

费怀玉:费怀玉 男,山西稷山人,经济学博士,2015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金融系。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2017-2018年曾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借调工作一年有余。近年在《经济学季刊》《金融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数篇。目前主要从事房地产经济学、金融政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何兴强:何兴强 重庆涪陵人,经济学博士,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金融时间序列分析、金融市场微观结构、金融创新、房地产经济学、家庭投资和消费行为等。曾担任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国际商务系副主任、主任,中山大学社会科学处副处长。现任中山大学校工会兼职副主席、岭南(大学)学院分工会主席,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商学院院长,广东省教育厅经济贸易类本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出版《股票市场可预测性研究:中国证据与国际比较》《金融创新与广州创新型城市建设研究》等多部著作。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金融研究》《世界经济》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及地方政府与企事业单位研究课题2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