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儿童日常作息时间、上下学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文章摘要

科学合理地安排儿童作息时间,对儿童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自编《校外生活时间利用表》考察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儿童的作息时间安排;到校、离校时间和在校时长;儿童上下学时间、出行方式;“谁陪孩子上学”;“放学后孩子去哪儿”;儿童“放学后和谁玩”等事项的现状、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发现:(1)上学日儿童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为9小时7分钟,户外活动37分钟;周末约能多睡1小时,户外多玩30~60分钟;部分学生在校时长高于国家规定;儿童上学时间平均时间为12~15分钟,符合就近入学原则;出行方式上比例最高的是步行(37.56%),其次是家庭汽车和骑车;家长陪同的比例为73.13%,独立出行的比例为16.48%,同伴陪同比例为7.24%;儿童放学后直接回家比例最高(73.55%),其次是在家、学校附近或路上玩耍(14.41%),去校内外托管培训机构的比例为10.11%;儿童放学后的主要玩伴为同学和伙伴(43.02%),其次是独自玩耍(21.25%),再次是与兄弟姐妹一起玩(18.83%),排在最后的是和看护人一起玩(14.84%)。(2)不同学段、性别、城乡、家庭年收入、家长外出务工、家长教育观念下的儿童作息时间、出行方式、“谁陪孩子上学”、“放学后孩子去哪儿”、儿童“放学后和谁玩”等事项呈现一定的差异,其中以不同学段的儿童特征差异最明显。(3)儿童作息时间安排与儿童身体发展关系密切。儿童BMI(体质指数)与睡眠时长和室外活动时间呈负相关,即睡眠不足、室外活动不足是肥胖的高危因素;视力正常儿童睡眠时长、室外活动时间明显高于视力异常儿童,上学日在校时长明显低于视力异常儿童。

作者简介

何玲: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人口学博士,瑞典林雪平大学儿童研究系博士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高级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青少年发展,关注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儿童权利与社会福利政策。曾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流动儿童社会融合教育实践研究”、瑞典研究会(Swedish Institute)项目“中国瑞典儿童福利政策比较研究”,参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团中央、国家体育总局、北京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十余项。近年来在《人口研究》《中国青年研究》《中国青年社会科学》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篇,出版专著《流动儿童社会融合研究》,参与编写《中国儿童发展纲要与儿童发展》《教育政策概论》等著作十余部。

丁文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