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新中国成立后满足农民三种合作需求的途径——回应“流通偏向”

  • 作者:杨宇斌 出版日期:2018年11月
  • 报告页数:46页 报告大小:
  • 报告字数:31415字 所属丛书:广州大学·青年博士学术文库
  • 所属图书:贵贱之间——小农在市场经济中的困境及出路
  • 浏览人数:237     下载次数:0

文章摘要

本章回应农民互助合作研究中的“流通偏向”。20世纪80年代以前,新中国的农民与大生产、大市场、大金融之间的矛盾几乎不存在(或者说它们被农户与国家、农户与合作组织之间的矛盾掩盖了)。其原因与当时国家实行计划经济的宏观政策有关,更与当时的一系列合作组织和国家机构有关:通过合作社、人民公社,农户间的生产合作获得了组织基础;通过供销合作社、国营粮食部门、国营商业部门(企业),农户与大市场对接的需求被替代;通过信用合作社,农村的金融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被满足。必须承认的是,这些合作组织和机构在实际工作中引起了不少农民的不满,存在改进的余地。

作者简介

杨宇斌:杨宇斌 广东珠海人。中山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博士毕业,现任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主任科员。主要从事中国“三农”研究、广东改革开放以来的党史,近年关注领域为乡村振兴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