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生活哲学

  • 作者: 出版日期:2016年12月
  • 报告页数:28页 报告大小:
  • 报告字数:29300字 所属丛书:民族与社会丛书
  • 所属图书:双面人
  • 浏览人数:329     下载次数:0

文章摘要

在结束一项关于转型乡村道德、权力与社会结构的实地调查和初步研究后该项研究经修改后即为拙著《桥村有道》(谭同学,2010)。,笔者发现隐蔽在其后的人生、欲望与社会心态对农民日常生活而言同样很重要,但立足于田野调查的研究似乎还有所不足。通常,探讨此类问题的主要是哲学与社会心理学研究。毋庸置疑,此类研究路数下的洞见极多。不过,从总体上来说,这类探讨较为抽象,或是从人与动物相对的角度研究人文主体性(梁漱溟,2006c:523~762;钱穆,2009;牟宗三,2010),或是将所有中国人与潜在的外国人相对,将之浓缩成一个集合的“中国人”概念并探讨其社会心理特征(杨国枢,2006a、b;黄光国,2004、2005、2006;翟学伟,2001、2005)。这当然有其理论抽象上的理由。由此,必须申明,笔者无意否定此类探讨。只是在乡村社会的田野工作中,当我们去追踪、阅读农民的人生、欲望与社会心态时,尽管所有的人生经验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人与人在社会结合中互动出来的,却总会比较具体。这种具体的、带有微观情境的人生,尽管在某些方面可能不具备抽象哲学、社会心理上的普遍性,但毕竟距离农民日常生活的真实状态更近。对于要理解乡村社会常态经验的研究而言,它们无疑与从哲学抽象、社会心理角度进行研究,有着至少同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