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发展格局形成的驱动力

文章摘要

●地理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地域差异决定了我国人口分布、农牧分界、社会经济发展的“胡焕庸格局”,由此体现了自然区位对我国发展的框架性制约。

●经济体制是格局演化的重要影响因素。计划经济体制短期内医治了旧中国遗留下来的社会经济创伤,但长期僵化的计划体制抑制了经济发展的自然区位优势,形成了扭曲的发展格局;市场经济体制使自然区位优势得以自主发挥,加速了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自东向西梯度发展格局的形成。

●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显著影响着发展格局的演变过程。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经历了均衡发展—非均衡发展—区域协调发展三个阶段,相应地形成了阶段性的平衡发展格局、“T”型宏观发展格局和多中心协调发展格局。

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载体和现实依托。一定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必然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资源条件下形成的。因此,在人与自然的长期交往中,自然要素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格局控制是无可避免的客观存在。这种客观存在实际上对区域发展格局的宏观层面产生了永久的驱动效应,由此推动人口、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在空间配置上向特定的方向演变。

中国地域广阔,地形复杂,气候条件和资源禀赋的多样化特征明显,区域自然环境基础差异显著,因而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历史发展基础。因此,不同的人文背景、不同的地理环境及资源分布的复杂性造就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特征。我国的人口分布、农牧业生产的空间格局,以及经济发展的区域布局都受到自然环境要素的制约或影响。可以说,我国的宏观发展格局就是我国自然环境要素差异的集中表现。所以,这里把自然环境要素的区位效应作为我国发展格局的重要驱动力之一进行分析。

经济制度通过作用于经济增长的直接推动力为增长提供原发性的内生激励,通过明晰产权,降低交易成本,促使要素的合理配置,改变扭曲的经济结构,推动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增长。因此,经济制度是经济增长的根本驱动力量。

自从1949年以来,新中国的经济发展历经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变革。新中国成立后形成的计划经济体制对医治旧中国遗留下来的财政通胀、经济恶性波动等创伤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计划体制的种种弊端也阻碍了生产力的良性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极大地释放了我国集聚已久的发展潜力,近30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充分表明,经济体制的变革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格局演变的主要驱动力,而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社会发展格局的演变。

纵观我国过去60年来发展格局的演变,区域发展战略的推动作用十分明显。从均衡发展到非均衡发展,再到协调发展,发展战略的转变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随着“一五”到“十一五”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不断调整而逐渐积累形成。

区域发展战略通过经济发展推动了社会格局的发展演变,同时,也对生态与环境格局产生了影响。

区域发展战略是我国发展格局形成的主要驱动力,这种驱动力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现实的需求变化在不断地调整作用机制和作用方向,所以说这是一种具有短期效应的驱动力。

实际上,影响我国发展格局的驱动要素远不止上述三种,本章主要就自然要素和自然区位、经济体制和区域发展战略三种驱动因素进行分析。这些驱动因素对发展格局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见图13-1。

图13-1 中国的发展格局与驱动力之间的关系

作者简介

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