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社区基金会案例研究:美国经验与中国路径(2006~2014)

  • 作者:王筱昀 朱健刚 出版日期:2016年4月
  • 报告页数:23页 报告大小:
  • 报告字数:22089字 所属丛书:公益蓝皮书
  • 所属图书:中国公益慈善发展报告(2014)
  • 浏览人数:356     下载次数:0

文章摘要

2014年是美国社区基金会诞生一百周年,这一年,中国社区基金会也突然获得政府的高度关注。本文介绍了社区基金会的美国经验和中国路径,第一部分梳理了美国社区基金会的历史脉络、功能、运作模式,第二部分介绍中国社区基金会,选择了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桃源居社区基金会和深圳社区基金会试点三个案例。这三个案例代表了中国社区基金会发展的三条不同路径: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代表由公益慈善行业的专业人士发起的社区基金会,强调以社区为基础培育公民;桃源居社区基金会代表由房地产企业家发起的社区基金会,将地产规划和社区规划结合,探索人居社区的商业模式;深圳社区基金会试点是政府推动的代表,致力于通过社区基金会改革政府社区治理体制。从比较和案例中可以看到,中国社区基金会的出现受到全球化的强烈影响,但也表现出地方性的不断的重新建构,未来中国社区基金会可能呈现多元复杂、相互交融的局面。

作者简介

王筱昀: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礼来家族慈善学院博士生。

朱健刚: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中国社区建设研究中心主任。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担任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慈善联合会学术委员。国际第三部门研究学会(ISTR)理事,NVSQ期刊编委,中国残疾人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学会社会政策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会教育人类学常务理事。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礼来家族慈善学院兼职教授,深圳国际公益学院特聘教授,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学术委员,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咨询委员。曾任中山大学中国公益慈善研究院执行院长,哈佛-燕京访问学者和富尔布莱特访问学者。公益兼职有广东省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广州公益慈善书院理事长、福建正荣基金会理事、上海热爱家园青年志愿者协会荣誉理事等。曾获评《公益时报》2017年度人物,《中国慈善家》2016年封面人物,所办机构获得《南风窗》2007年度最佳公益组织。长期致力于研究公益社会学、发展人类学与社会组织发展,多次主持国家社会科学与教育部课题和重点课题。在China Quartely、《社会学研究》等国际和国内学术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近百篇。曾主编《中国公益蓝皮书》和《公益》期刊。主要著作有《国与家之间:上海邻里的市民团体与社区运动民族志》《公共生活评论(第一辑):社区、空间与行动》《责任·行动·合作:汶川地震中NGO参与个案研究》《行动的力量:对民间志愿组织实践逻辑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