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理论和现实:定位、生产网络和机制建设

  • 作者:杨怡爽 出版日期:2015年5月
  • 报告页数:25页 报告大小:
  • 报告字数:21994字 所属丛书:印度洋地区蓝皮书
  • 所属图书:印度洋地区发展报告(2015)
  • 浏览人数:252     下载次数:0

文章摘要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样一个规模宏大的多元化合作机制,首先必须对其进行准确的定位,同时探讨它在新的历史环境和新的国际体系中可能的作用、路径和机制。海上丝绸之路是一个国际性的贸易经济体系,它具有多元性、多样性、多中心的鲜明特征。它产生的互联互通和国际直接投资的效应,将激励亚洲的国际分割生产和生产网络的发展,这也正是“建设命运共同体”所具有的内涵。因此,在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机制建设的过程中,除了更加积极地供给公共产品和负起地区大国责任之外,中国也应当始终坚持“多元性、多样化、开放性”的原则。

作者简介

杨怡爽:云南财经大学印度洋地区研究中心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