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福建省乡村振兴进展与展望(2022~2024年)

文章摘要

2022~2023年,福建省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2022年和2023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分别为3076.20亿元和3217.66亿元,比上年增长3.7%和4.2%;2022年和2023年粮食播种面积、总产和单产均实现“三增长”;大力实施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3212”工程,累计扶持发展“一村一品”专业村970个;农业利用台资数量和规模保持全国第一;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2023年新增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单位4家;村庄规划编制有序推进,提前完成村庄规划三年行动计划;全省规模化供水农村人口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积极推进“生态+”康养、旅游,全省共有6个基地入选2022年、2023年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单位;开展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全省运用“网格化”“数字化”“积分制”“清单制”治理的村分别达4045个、2072个、8644个、2543个。但是,对照乡村振兴五个方面的目标要求,福建省乡村振兴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仍然较弱,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有待加强;乡村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差距仍然较大;乡村特色文化挖掘不深;乡村治理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农民持续稳定增收面临压力。而对2024年福建省乡村振兴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基本判断是:多重战略叠加,政策扶持力度加大,新质生产力引领产业升级转型,海峡两岸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机遇;但也面临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等压力,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这些因素给福建省推进乡村振兴带来了挑战。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擘画“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新福建宏伟蓝图10周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一年,建议应采取相应对策,有力有效推进福建省乡村全面振兴。

作者简介

杨国永:福建漳浦人。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教育中心副主任、福建农村发展智库主任。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福建省乡村振兴研究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乡村建设与治理,土地、住房与城乡发展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福建省软科学计划项目等课题6项。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农业技术经济》《资源科学》《中国农业大学学报》《改革》《城市发展研究》等CSSCI/CSCD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专著4部。辅导晋江市、古田县、漳浦县多个地区的美丽乡村创建和乡村旅游发展。主要代表作有《农民工回乡建房的事件史分析——基于福建省农民工流出地的调查》(论文)、《农民工回乡建房的家庭福利效应——基于福建省农民工流出地的调查》(论文)、《耕地抛荒及其治理——文献述评与研究展望》(论文)、《权属意识、针对施治与耕地抛荒的现实因应》(论文)、《变局市场 厦漳地区房地产市场格局演替》(专著)等。

郑永平:福建长汀人。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公共事业管理系主任,福建农村发展智库副主任,副教授。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所访问学者,福建省社会建设研究会理事、福建省乡村振兴研究会专家服务团特聘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区域发展战略规划与评价、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城镇发展战略等。福建省“十二五”规划纲要起草组成员,近年先后作为主要起草人参与国家级、省市级各类区域规划类项目20余项。主持纵向省部级科研课题6项,发表论文10余篇,获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案例入库3项。主要代表作有《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粮食安全治理》(论文)、《基于新发展理念的经济安全治理新格局建构策略——评〈我国经济安全风险动态测度及监管对策研究:基于国别风险冲击视角〉》(论文)、《乡村振兴战略下福建传统村落产业发展研究》(论文)等。

林姝敏:福建福州人。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在职博士研究生、副教授,校教学培训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环境规制、社会保障、农村社会管理等。主持福建省社会规划项目、福建省委宣传部项目、福建省软科学项目等4项。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论文7篇。

唐江桥: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公共管理、农业经济管理。主持“福建省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效率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高校本科公共管理类课程线下与线上教学质量评价比较研究”“福建省农产品价格波动预警研究”等省级课题多项。公开发表论文多篇,其中代表性论文有《改革开放40年来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探析》《福建省农产品价格波动、传导及预警》《中国鸡蛋价格波动周期识别与短期预测》等。

黄静晗:管理学博士,福建福州人。福建省高校新型智库区域特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台湾大学访问学者,兼任福建省女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福建省特色研究会理事等。主要研究领域为城乡发展规划与治理、城镇化、农村发展与制度创新等。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重点)、省发改委研究项目、省财政厅研究项目、省科协重点决策咨询项目、省教育厅社科研究项目等科技计划项目以及省、市、区县等各级政府委托横向科技项目20多项,参与国家、省部、厅等各级科技项目几十项,出版专著1部,参编教材3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多篇,作为主要完成人的科研成果获福建省第十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福建省第十一届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福建省第十一届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福建省第九届科技工作者优秀建议奖、福建省第八届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福州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福州市第九届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福州市第六届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主要代表作有《城市化进程中转型社区的韧性重塑研究——以福州L社区为例》(论文)、《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关系结构与形成逻辑——基于对我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观察》(论文)、《村民行为与城中村集体产权重构研究》(专著)等。

毛丽玉:福建农林大学乡村振兴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农业经济管理、农村发展与制度创新。

陈智军: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农村发展。

宋琴: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