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与意义、相关概念及关系辨析、国内外研究动态、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目标与内容、研究可能的创新之处等,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本书研究的滇桂黔石漠化片区旅游减贫问题是我国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大社会问题,也是当前国际学术界的学科前沿问题。对此问题及时地开展深入系统的研究不仅有着特别重大的学术价值,对我国滇桂黔等贫困地区合理利用旅游资源、解决就业难题、提高区域竞争力,同样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旅游业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影响并吸引着诸多具有潜在旅游资源的贫困地区也试图通过旅游减贫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滇桂黔石漠化片区所辖15个地(市、州)、91个县(市、区),是全国14个片区中减贫对象最多、少数民族人口最多、所辖县数最多、民族自治县最多的片区,受石漠化的影响,该片区生态脆弱、土壤贫瘠、资源承载力低、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落后,特别是缺乏有效带动减贫开发的主导产业。然而,该片区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独特的自然景观、多彩的民族原生态人文旅游资源等,开发潜力巨大。基于此,旅游减贫在该片区可以并且应当作为反贫困的重要方式。本研究在借鉴国内外旅游减贫相关研究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的旅游减贫效益和旅游减贫效率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总结、归纳并提炼出了适用于不同地区的旅游减贫模式,优化了旅游减贫机制,并构建了旅游减贫体系,提出实施与推广建议,有助于指导滇桂黔石漠化片区通过发展旅游业实现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从而实现乡村振兴,同时为其他贫困地区实施旅游减贫提供参考和借鉴。
<<
韦欣仪:博士,贵州师范学院旅游文化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四川大学旅游学院在站博士后,贵州省乡村振兴研究院理事,贵州旅游研究院院长,美国Arizona State University访问学者,世界研学旅游组织(WRTO)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减贫、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研学旅行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