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中国耕地“非粮化”:趋势、原因及对策

文章摘要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最基本要素。近年来,耕地“非粮化”对粮食生产造成了直接影响。未来耕地保护呈现如下趋势:一是耕地“非粮化”占用依然会持续增加,二是耕地“非粮化”面积依然会持续扩大,三是耕地土壤质量提升短期内难以实现。耕地的这种变化不仅影响粮食的数量,也会对粮食质量造成影响。导致耕地“非粮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政府决策主体、耕地承包主体、新型经营主体以及工商资本主体等的行为。适度合理的耕地“非粮化”可以提供粮食之外的农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消费需求。但过度的“非粮化”会对粮食安全产生严重影响,特别是粮食主产区的“非粮化”。为此,应严格耕地用途管控,加强部门之间的协同,完善耕地保护补偿制度等,切实防止耕地“非粮化”。

作者简介

于法稳:管理学博士,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生态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二级)、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环境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应用经济学院教授、生态经济学方向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中国农村发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经济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态智库专家,《中国生态农业学报》副主编,《生态经济》副主编,《重庆社会科学》与《中国沼气》编委等。主要从事生态经济学理论与方法、资源管理、农村生态治理、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治理、绿色发展等领域的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1项、青年项目2项,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国情调研重大项目等20余项;参与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特大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等50余项。在《中国农村经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中国软科学》等学术期刊以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报纸上发表论文350余篇,出版专著35部(含合著、参编),作为主编出版了生态治理蓝皮书、低碳发展蓝皮书、乡村振兴蓝皮书,作为副主编出版了《生态经济建设大辞典》《英汉生态经济词典》等大型工具书。先后荣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1次、三等奖1次;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对策信息对策研究类特等奖1次、一等奖2次、二等奖5次、三等奖8次。2006年荣获“中国发展百人奖”。2021年1月,被授予“中国社会科学院先进个人”称号。

林珊: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