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Select Language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2882本学术著作,超过9.5亿字
覆盖832个重点贫困县14个连片特困区
依赖于天然草地资源的草原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的我国西北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青藏高原地区尤为如此,草地畜牧业是这些地区主要的收入来源和生存方式。效仿农区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成功做法,我国主要草原牧区自20世纪80年代也开始实施“畜草双承包”,即将牲畜和草场逐步分给各家各户。然而,这项旨在改善牧民生计和牧区生态的政策在现实推进中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单家独户的小规模细碎化草场经营与草原畜牧业特点不相适应。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形势下,寻求合理的放牧方式、改进草场管理方法迫在眉睫。未来草原畜牧业的草场利用方式是单干还是合作,这是本章所要探讨的问题。这里的合作,主要是指牧户之间的合作,也就是牧户之间的一种非正式的合作行为,有别于合作社中的正式合作。
第一节 草原畜牧业的特点
我国的草原畜牧业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总体来说那里降水量较小,且雨量的全年分布不够均匀,有别于种植业和农区畜牧业,草原畜牧业是在几乎纯自然的条件下进行的,因而呈现自然性、脆弱性、非平衡性与单一性的特征。
自然性
相较种植业和农区畜牧业,草原畜牧业的主要特点是对自然资源的严重依附性。千百年来,草原畜牧业之所以维系下来而没有被耕作农业所取代,是因为草原牧区的气候条件、水资源、土壤结构、植被群落及相关的自然因素等不适宜耕作农业的发展,而只有草原畜牧业才能在此赖以生存(敖仁其,2001)。而且,草原畜牧业主要是在天然草场上游动放牧使家畜与牧草相结合的生产过程。这就使草原畜牧业生产更依附于自然环境,使草原畜牧业生产过程成为自然生态系统与经济生态系统复合运作的过程(海山,2000)。草地放牧畜牧业,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