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Select Language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2882本学术著作,超过9.5亿字
覆盖832个重点贫困县14个连片特困区
陕甘宁青地区传统村落概况
(一)陕甘宁青村落总述
陕甘宁青地区指中国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以及宁夏回族自治区。这一地区深居内陆,各民族杂居交会,历史悠久,人文丰盛,形成了许多拥有深厚底蕴和地域特色的传统村落。该地区气候地貌类型丰富多样,关中平原气候湿润,雨水较多,而陕北黄土高原则干燥少雨,沟壑纵横;宁夏则是北低南高,宁夏平原素有“塞外江南”之称,农业发达物产丰富,而东南部高原属于黄土高原,是宁夏重要的粮油产地;甘肃的地形地貌则更为复杂,高原、山地相间,荒漠、戈壁、绿洲、草原均有分布;青海河湟谷地农业发达,聚集了大部分人口,南部高原属于高寒地区,海拔较高,气候严酷,生存条件较为恶劣。
表1 陕西省传统村落分布
表2 宁夏回族自治区传统村落分布
表3 甘肃省传统村落分布
表4 青海省传统村落分布
(二)陕甘宁青地区传统村落特点
1.数量少,分布集中
截至2016年10月,中国陆续公布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全国共2055个传统村落,陕甘宁青三省一自治区只占90个,而贵州一省则有426个村落入选国家传统村落名录,足见中国西北与西南地区传统村落遗存数量的差距悬殊。西北地区传统村落数量稀少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地广人稀导致村落较少;第二,过去该地区总体经济较为落后,难以形成一定规模的聚落。
在该区域内传统村落的分部较为集中,受到自然环境影响较大,以青海省最为典型。青海省共40个传统村落,其中36个村落分布于省内东部的河湟谷地中,该谷地占青海省面积的2.2%,耕地面积却占全省的56%。其余5个村落分布于南部高原地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共4个村落入选国家传统村落名录,数量偏少,其中一处北长滩村由于人口外流,空巢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