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Select Language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2882本学术著作,超过9.5亿字
覆盖832个重点贫困县14个连片特困区
甘南高原地区黄河上游生态功能区是世界上海拔相对较高且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区域,生态地位较重要,但其生态环境也相对敏感,其生态环境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长江、黄河流域的生态安全以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是研究的热点问题。甘南高原黄河上游生态功能区地形波状起伏,气候寒冷湿润,牧草丰茂,是甘肃省主要的畜牧业基地,因此它的生态地位特别重要。但是,近年来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综合影响下,该生态功能区出现了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如草场的“三化”、水资源的短缺、水土流失加剧等。
甘南高原地区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评价
甘南高原地区黄河上游生态功能区是我国青藏高原东端黄河上游的重要水源补给区以及最大的高原湿地。甘南高原地区黄河上游生态功能区的气候类型为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平均海拔在3000米左右,年平均气温为1.7℃。1月的平均气温为-10℃,7月的平均气温为11.7℃,一年之中的无霜期短,日照时间时长,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年平均降水量在620毫米左右。
(一)生态安全屏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本报告在综合考虑甘南高原黄河上游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自然环境、生态安全内涵以及数据可得性的前提下,从自然生态安全、经济生态安全和社会生态安全三个方面出发,建立了包含生态环境、生态经济和生态社会3个二级指标的生态安全屏障评价指标体系,其中,表1为2015年该区域的生态安全屏障评价指标体系,表2为2016年该区域的生态安全屏障评价指标体系,表3为2017年该区域的生态安全屏障评价指标体系。
表1 2015年甘南高原黄河上游生态功能区生态安全屏障评价指标体系
表2 2016年甘南高原黄河上游生态功能区生态安全屏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