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Select Language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2882本学术著作,超过9.5亿字
覆盖832个重点贫困县14个连片特困区
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是指为了保障随班就读的顺利推行和有效实施,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导建立的由政策、制度、组织机构及运行机制等一系列支持要素构成的有机系统。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政府开始推行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将视障、听障及轻度智力障碍的学生安置于普通学校的普通班,与普通儿童一起接受义务教育。21世纪初,政府正式开启了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建设的实践,迄今也有约20年的发展历程。经过多年实践,我国随班就读规模持续扩大,进入普通学校的残疾学生类型与数量也显著增多。尤其是近年来,在政策层面,随班就读已经开始向接纳更多特殊需要学生的融合教育迈进,提升随班就读质量的诉求也越发强烈。然而,随班就读发展缺乏有效支持的问题也长期存在,这是当前影响我国随班就读质量提升的关键要素之一。在随班就读从政策话语表达逐渐向融合教育过渡的背景下,回顾我国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建设的历程与经验,系统分析当前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据此形成关于融合教育支持保障体系建设的策略与建议,对于当前中国融合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建设发展历程
回顾我国随班就读发展的三十余年,支持保障体系建设在总体上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实践酝酿到初步构建并迈入快速推进的三个历史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对支持保障体系建设重要性的理解不断加深,支持保障体系建设的内涵愈加清晰,随班就读发展也逐渐走向深化。据《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9年我国随班就读在校生已达39.05万人,占特殊教育在校生总数的49.15%。教育部:《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http://www.moe.gov.cn/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