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乡村医务人员情况
所属图书: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下的农民社会保障
出版日期:2012年10月
关键词:
农村医疗卫生保障研究

第一节 农村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的意义

农村医疗卫生保障的实践和理论意义

农村医疗卫生保障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农村公共卫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救助等。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农民根本无任何医疗卫生保障可言,农村缺医少药,传染病、地方病和遗传病横行。农民的平均寿命只有35岁左右,孕产妇生产死亡率和婴幼儿死亡率极高。早在革命根据地时期农村就开始了有关医疗卫生事业建设方面的探索,在解放区开展了讲卫生、移风易俗等活动,还进行了采用合作制和群众集资的方式举办卫生组织活动的尝试。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确定了医疗卫生工作面向工农兵、面向基层的工作方针,在农村开展了移风易俗、讲究卫生、整洁村容等活动。1955年农业合作化开展以来,以山西省高平县米山乡联合保健站等处于萌芽状态的农村合作医疗组织建立为先导,逐步在全国开展了农村合作医疗事业的建设活动,直到1976年农村合作医疗建设达到高峰,覆盖了全国85%左右的农村人口。与此同时,农村公共卫生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建设事业相继展开,建立了县防疫站、妇幼保健站、地方病防治医疗机构等。开展了爱国卫生运动、防病治病知识宣传教育活动。为县、乡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了专业人才,在农村培训了大批“赤脚医生”。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缺医少药的问题,在当时的经济社会条件下提升了农民的健康水平,被联合国誉为发展中国家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奇迹。

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农村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动,特别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农村的经济中心由集体转向家庭,集体经济弱化了,农村的合作医疗制度由于失去了集体经济强有力的支持而衰落。加上改革开放之初,工作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