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土地改革运动前钟氏耕地占用数量
所属图书:中国农村调查(总第4卷·村庄类第3卷·华南区域第3卷)
出版日期:2017年5月
关键词:
枧村钟氏宗族的经济形态与实态

马克思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82页。在宗族社会中,族田、房头田和祖宗地等祀产构成了宗族存在与维系的物质基础。一切宗族活动离不开族产收入的支持。为了便于了解经济与宗族的关系,我们可以从族产占有、变更、分配、消费以及继承等方面的形态与实态进行剖析和考究。

第一节 经济形态概况

土地占用

清朝时期,钟氏后裔不远千里迁居枧村。土地是生存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有耕读传统的钟氏族人,通过购买、开垦,甚至后面因宗族显赫而获封地赏赐,不断演绎着族人“圈地”的历史。

(一)开荒造地

据说,许氏和宾氏最早定居枧村,后来许氏族人因为男丁不旺而改迁他方。剩下宾氏后裔继续留守,繁衍生息。当时宾姓1户,共4人,世代以农为业,因人少只占有20多亩耕地,山林也只有50多亩。明朝时期,黄氏族人剿匪有功被封赏赐地,迁到枧村立业时,只有5人,枧村另一大姓之族——黄氏宗族,早于钟氏族人半个世纪定居于枧村,当时开基祖黄文彪公及妻子何氏,以及三个儿子(黄世英、黄世豪、黄世德),聚族于斯。一并迁移祖坟于枧村安葬,插标为记,建了祠堂。大概50多年后,黄氏族人已经繁衍到100人左右。同样,黄氏族人以务农为生,由于地广人稀,按照“谁开垦谁占有”的原则,几乎占领了枧村前大部分肥沃田地,其中耕地200多亩,山林100多亩。较远的100多亩耕地被邻村甘棠士绅张宏秀占有。最晚而来的钟氏开基祖建祠堂和房屋,几乎花去所有积蓄,无力再买更多土地,为了生计,只能鼓励子孙向外开荒造地。“为了鼓励开荒拓地,多开垦1工田,就奖励0.5工田。”

另外,开垦土地时,会在土地四角镶上界石,或者在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