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Select Language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2882本学术著作,超过9.5亿字
覆盖832个重点贫困县14个连片特困区
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当前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其本质上是农民生产方式转变后,生活方式也随之转变的过程,而生活方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农业转移人口的衣食住行和社会保障等方面;从政策层面来看,主要涉及“农转非”和上楼居住两方面。近年来,北京市针对“农转非”和农民上楼居住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京郊农村人口城镇化率仍然滞后于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化率。根据北京市统计局监测数据,北京市各区县农村及小城镇地区的非农产业就业人员比重均高于当地的城镇人口比重(即城镇化率)。从全市平均水平来看,仍有近30%的农业转移人口还没有真正转变为市民。本调研组从农民意愿的角度,重点分析农民“农转非”和上楼居住的意愿,探讨推进京郊农村城镇化的途径。
京郊农民城镇化意愿的基本特征
(一)农民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转变滞后于生产方式转变
农民市民化过程也即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现代化过程。在生产方式上,多数农民已经脱离农业,进入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就业。在受访的847位农户中,从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农户占43.7%,兼业户占21.7%。在生产经营方式上,多数农民愿意接受新型组织方式和经营方式,受访农户中,愿意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转给他人的农民占受访农民的86.5%;愿意参加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农民占81.5%;愿意到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就业的农民占66.2%。然而在生活方式上,农民对于上楼和转非等方面并没有很高的积极性,尽管有接近60%的受访农户认为城市生活更幸福,然而,六成以上受访农户选择了不愿意参加农转非,五成以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