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参与西部地区定点扶贫的中央机构的数量
所属图书:中国西部减贫与可持续发展
出版日期:2008年12月
关键词:
西部农村减缓贫困的进展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发展生产、消除贫困的工作,但严格意义上的扶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提出并大规模实施的。中国政府实施的这种严格意义上的大规模扶贫始于西部地区,之后的扶贫政策也越来越向西部地区倾斜。经过持续30年的努力,西部地区农村的减缓贫困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西部地区的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10897.5万减少到2006年的1370万,下降了90.3%;贫困发生率从41.92%下降到4.8%,减少了37.12个百分点;尚未脱贫的农村贫困人口,贫困深度有极大的缓解。

改革初期西部农村的贫困状况

改革开放初期,即使按低于世界通行的贫困标准度量,中国处于贫困状态的农村人口比例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李周:《中国反贫困与可持续发展》,科学出版社,2007。20世纪80年代中国西部农村的贫困状况,可以用发生面大、贫困发生率高和贫困程度深三个特征来概括。

1.贫困发生面大

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18个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从表6-1可以看出,这些贫困地区有9个位于西部,涉及249个县;占18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一半和所涉及县的48.4%。18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中有2个极端贫困地区,即“三西”黄土高原干旱区和滇桂黔喀斯特地貌区,它们都位于西部地区。

表6-1 中国18片贫困地区

2.贫困发生率高

1978年,按照我国的贫困标准估计,中国农村有贫困人口2.5亿,贫困发生率,即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30.7%。其中,西部地区贫困人口10897.5万人,占全国贫困人口总数的43.59%,贫困发生率为41.92%,比东中部的贫困发生率(17.32%)高24.6个百分点。198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