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Select Language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2882本学术著作,超过9.5亿字
覆盖832个重点贫困县14个连片特困区
本文为书《转型发展经济中产业集群的起源与演化》的引论部分,介绍了产业集群相关概念的定义、基于产业集群的产业园区、本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路线和结构安排等内容。本研究的应用价值在于选择和培育地方性有潜力的产业集群。本研究深深植根于广泛深入的调研之中,并根据各地的发展水平和在地域分工格局中的位置、产业的发展阶段和各地的产业文化特征乃至当地地方政府的运行特征来提出针对性对策,直...
本文从经济学理论关于竞争优势的理论基础出发,沿着迈克尔·波特关于竞争优势的论证思路和论证逻辑,有力地论证了竞争优势是一种动态的比较优势、比较优势并没有过时的理论观点。
产业集群或中小企业集群的动态能力,也根源于企业的核心能力。本文回顾企业动态能力理论。企业核心能力理论是自1990年普拉哈拉德和哈默(C.K.Prahalad and Gary Hamel,1990)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企业核心能力”一文开始的。但在此之前,关于企业能力和资源的理论有着悠久的理论渊源。“企业能力理论或许可以被视为200多年前亚当·斯密生产分...
根植性的概念来源于社会学理论,可以追溯到格兰诺维特的社会关系思想(Grannovatter,1985),其含义是经济行为深深嵌入社会关系之中,这种地域性社会关系形成体制难以转移和复制,或形成难以模仿的、类似于企业文化的社会资本。根据马歇尔关于产业区的描述,产业区的重要特征是区域内的“相互了解与信任”以及“产业氛围”。本文论证了产业集群的动态能力就是一种基于地方化产业文化...
本文分析了地方产业集群的起源。对于欠发达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问题来说,竞争优势的构建或培育,首先必须完成市场化的制度变迁过程,通过市场化的制度条件和激励机制的构建,诱发人们积极主动地在参与外部市场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发现”本地的比较优势,启动地方性工业化过程,促进地方工业化或经济发展。地方工业化起步以后,往往在聚集经济(外部规模经济)规律的支配下,呈现不平衡的发展现象,企业...
本文探讨了区域弹性生产与协作体系的形成、区域性学习与创新体系的建立与培育。地方产业集群产生以后,在逐步发育起来的根植于地方的产业文化基础上,在地方化生产分工与协作的基础上,有可能内生地发展出地方化的学习与创新机制,也可能在政府有意识的诱导下培育出地方化的学习与创新机制,从而形成产业集群的动态能力。
由于规模经济、品牌效应、学习经济效应的存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样存在国际竞争,发达国家仍然保留着(用新技术和新组织形式“再造”了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南北方国家之间并非是极端的产业间贸易模式,而是广泛地存在着产业内贸易模式和产业内沿着产业价值链甚至不同加工工序(仅在生产阶段)的纵向国际分工格局。中国如何既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又能够形成研发能力来摆脱产业链上游国家的...
2008年,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起伏动荡,在多重严峻挑战中,温州经济仍获得较快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民生有较大改善,但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减缓,诸多社会利益矛盾依然存在。2009年,温州经济增长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社会建设困难也会加大,但由于中央和地方“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措施的实施以及温州区域经济自身所具有的特点,经济或能有平稳较快增长...
相关图书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