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灾荒史

北宋时期自然灾害与政府管理体系研究绪论

宋代是我国古代自然灾害高发的一个朝代,仅在北宋的167年间,据《宋史·五行志》统计,就暴发了各类灾害900余起。较之前代,北宋自然灾害无论在暴发次数,还是在暴发频率上,均有了较大幅度增加。

作者:石涛 出版时间:2010年09月

北宋时期灾害概述

宋代是我国古代自然灾害高发的一个朝代,据《宋史·五行志》和相关统计,仅在北宋的167年间,就暴发了各类灾害900余起。较之前代,北宋自然灾害在暴发次数和暴发频率上,均有较大幅度的增加。统计数字来自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所作的《中国古代灾害数据库》,和陈高傭的《中国历代天灾人祸表》。

作者:石涛 出版时间:2010年09月

北宋州县灾害管理系统

我们仍以现代灾害管理学原理为基础,从灾害“减灾”管理和“弭灾”管理两个系统,分别对州县灾害管理进行研究。

作者:石涛 出版时间:2010年09月

中国荒漠化地区概况

所谓荒漠(desert),就是指空旷寂寥的贫瘠土地,即地表不生长植物,土石裸露,或为其他非生物质所覆盖的大片土地。按照地表物质成分,荒漠有石质、砾质、砂质、盐质和冰雪质之分。石质荒漠是指石山(山体表面没有土、沙等碎屑物堆积,更不会有草木),砾质荒漠就是戈壁,砂质荒漠即为沙漠(sandy desert),盐质荒漠则称盐漠或盐碛,冰雪质荒漠即是冰(雪)漠或冰(雪)原。当然,...

作者:宋迎昌 黄顺江 李红玉 刘治彦 出版时间:2019年09月

荒漠化现状与演变态势

关于荒漠化土地的调查工作,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已进行过7次(其中由国家林业局组织的比较系统的调查共有5次)。通过这7次调查,逐步摸清了全国土地荒漠化基本情况。下面的分析,主要以2015年国家林业局公布的第五次《中国荒漠化和沙化状况公报》为基础。

作者:宋迎昌 黄顺江 李红玉 刘治彦 出版时间:2019年09月

荒漠化影响因素分析

地球诞生之初,基本上是一块炙热并呈混沌状态的泥塑性固态天体。在其后的演变过程中,地球表面逐渐冷凝并固结坚硬的岩石圈。岩石圈 表层岩石在太阳光热的强烈作用下,逐渐分解破碎为碎屑物质,形成风化壳。在风化壳形和发展过程中,从岩石中分解出来的气态物质成分,渐渐在地表上空聚集起来(当然这些都是相对较重的气态物质,受地球重力作用而附着在地球外表,那些特别轻的气态物质成分就直接散失到...

作者:宋迎昌 黄顺江 李红玉 刘治彦 出版时间:2019年09月

荒漠化机理分析

如前所述,荒漠化的形成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自然因素,主要是全球气候转暖和持续干旱,以及近些年来反厄尔尼诺天气现象的出现和特殊的区位条件;二是人类因素,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的经济社会活动,如工业化及能源消耗所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过垦、过牧、过伐、过樵、过采、过度开矿和水资源利用不当等。

作者:宋迎昌 黄顺江 李红玉 刘治彦 出版时间:2019年09月

荒漠化治理策略

解决荒漠化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缓和人地关系,减轻人类社会对土地 的生态压力。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能动性的理论,人是最活跃的生产力,是最积极的因素,因而也应该成为解决荒漠化问题的主要力量。国内外的实践经验也表明,荒漠化问题的真正解决,有赖于调动人的能动性。

作者:宋迎昌 黄顺江 李红玉 刘治彦 出版时间:2019年09月

相关图书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