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经验

西部民族地区农民风险感知与行为选择

进入21世纪以来,“风险”成为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文化学等学科领域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人们在忧心风险给人类社会带来的诸多危害之时,还从多重视角探讨风险的预防和控制机制。正是由于当今社会的风险问题越来越多,各级政府已充分意识到风险社会给基层政府治理带来的冲击和挑战。这种冲击和挑战在地理位置偏僻、信息闭塞、观念落后的西部农村虽然相对滞后,但随着西部大开发与城市化的不...

作者:谢治菊 出版时间:2014年12月

西部民族地区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探究

从理论的角度审视,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是正式参与的一种补充,若积极引导、有效规范,必能在拓宽农民权益的表达渠道、增强农民的政治参与意识、丰富政治沟通资源等方面产生积极作用。然而,现实情况是,由于参与行为的渗透性、参与手段的粗暴性、参与规则的非法性、利益要求的狭隘性、参与意识的落后性,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能力低下、破坏性较强,其负面效应远远大于正面效应。如若不引起重视,在...

作者:谢治菊 出版时间:2014年12月

西部民族地区农民社区参与和社区认同

随着农村城镇化、村民市民化的推进,许多学者开始关注我国农村社区公共空间的退缩以及由此引发的参与不足、认同缺失问题。众所周知,中国乡村社会是典型的熟人社会,村头、树下、晒坝、井旁、广场等公共空间是大家认识、熟悉、交往的重要平台。在这个平台中,村民利用社区内外资源,采取互助、自治等行动,解决社区的共同问题,协调社区的共同事务,培养对社区的共同认同,维持社区的繁荣稳定。然而,...

作者:谢治菊 出版时间:2014年12月

西部民族地区农民政府信任与社会信任

在我国,制度对政治信任的影响比较明显: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决定了我国以省级和中央为主的抽象政府在政治动员、政治接触、政治图像、政治角色扮演上都比地方政府有更多的资源优势,因而民众对其会产生高度信任。而抽象程度低的实际政府是政策的执行者,承担了政府系统中绝大部分治理任务,在我国的压力型体制下,他们不得不做高层政府不愿做而且又难做的执行性事务,需要更多地与农民接触,这种接触往...

作者:谢治菊 出版时间:2014年12月

西部民族地区农民公共参与和乡村治理绩效

村民公共参与的整体积极性一般。虽然村民社会意愿参与比较高,处于“高参与”状态,不仅愿意为村里的环境卫生贡献力量,为村里的公共事务出工出力,还愿意为村里的弱势群体服务,为贫困村民捐款,参加义务献血。但是村民的政治意愿参与比较保守,略接近于“一般参与”。通过村民对乡村治理绩效的评价我们得知,乡村治理绩效呈现“一般”的状态。

作者:谢治菊 出版时间:2014年12月

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有效治理路径选择

对于处于转型期的中国而言,稳定更是压倒一切的力量。但这种稳定的实现有赖于社会中各种力量的均衡发展,尤其是具有原子化个人的弱势群体——西部少数民族农民常常在社会发展的博弈中处于弱势地位,只能采取越级上访、聚众“抗法”等非制度化方式维护自身权益。为此,要减少乡村社会的风险,维护乡村社会的稳定,必须首先保证西部民族地区乡村的稳定。而要做到这一点,政府在乡村治理中的行为选择就比...

作者:谢治菊 出版时间:2014年12月

邢台县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实践

本文全面梳理了邢台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时代特点、实践探索以及主要成效,对现阶段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作者:李国祥 杨正周 出版时间:2014年12月

山东高密基层干部作风建设的实践及思考

山东省高密市立足县域实际,以实施“123农廉工程”为抓手,以密切干群关系、维护群众利益为核心,以规范制约权力、推进民主管理为重点,多管齐下,打好基层干部作风建设“组合拳”。高密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务实为民为导向强化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健全有利于优良作风养成的权力运行机制,构建全方位的基层干部作风监督体系,基层干部作风有了明显改善。

相关图书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