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Select Language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2882本学术著作,超过9.5亿字
覆盖832个重点贫困县14个连片特困区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创新农村经营体制、促进农业健康快速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平台,能否有效评价合作社的经营效率将直接决定其发展方向和经营模式。本文利用安徽省种植业合作社投入与产出统计数据,采用DEA方法测算和分析安徽省17家种植业合作社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结果表明,安徽省大多数种植业合作社经营效率欠佳,有待进一步提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政策性建议。
以安徽省桐城安全村为例,在梳理我国城乡一体化实施背景与机制的基础上,对影响村庄转型、农业变迁的主要因素及当前乡村转型、农业变迁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同时,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土地被征用、抛荒以及城乡—体化政策实施后农村、农业发展与农民行为变化现状进行了考察与分析。
本文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合作行为为研究对象,详细梳理和深度描述了一种社会学意义上的村庄成员合作类型。在学理上有助于厘清中国的农村实际形态和诠释村庄各行动主体的互动模式,同时也为当下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现实注脚。
本文以小岗村的农业合作社为例,对农民合作的条件进行分析。重点研究对象为合作条件理想类型、合作组织中的既定约束条件、农民合作条件中的激励条件、农民合作条件中的收益与惩罚保障机制。研究发现,小岗村农业合作社较好地整合了国家、市场和村落的资源,给小岗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在国家、市场和村落三者的互动过程中,政府发挥着协调、信誉担保和组织等方面的作用;企业发挥其资金和...
本文以不同时期的安徽省小岗村发展为例,介绍农民合作与农村社会结构的关系。认为共同目标是合作的前提条件;信任是合作的基础;结果的互惠性是维持合作的基本动力,也是合作的基本特征;有效的动员是合作的催化剂。
文章运用安徽省农户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模型,对农民“双重”分化的代际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民职业分化表现为农民从业的多元化、兼业化,主要流向非正规的工业部门、服务业次之、正规的行政事业部门最少,但老一代留在农业部门的比例远高于新一代。农民收入分化表现为收入来源的多元化和收入水平的差距,农民向非农部门分化主要是Ⅱ兼农户,Ⅰ兼农户主要倾向于在农业内部分化。农...
农民文化乐园建设是安徽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整合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一项创新举措。2013~2014年,全省100个村开展试点工作,建立了联席会议机制、领导分工机制,制定了村级公共文化建设标准化操作指南,出台了村级公共文化建设标准化的指导意见,为村级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
安徽城乡土地利用效率低,资金配置不尽合理;卫生均衡发展成为社会发展一体化的 “短板”;提高农民收入消费水平,改善农村生活质量。
相关图书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