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报告2012

书 名: 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报告2012
英 文 名: ANALYSIS AND FORECAST OF MACROECONOMOIC PERFORMANCE OF CHINA (2012)
作 者: 刘迎秋吕风勇 主编
I S B N: 978-7-5097-4034-7
丛 书 名: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报告
出 版 日 期: 2012年11月

中文摘要

2012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经历了一个明显的下滑过程,产能结构性过剩局面严重,企业经营境况艰难,无论是消费者还是投资者,悲观预期都较为浓重。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经济这样萎靡不振?各因素之间又有什么样的逻辑关系?它们相互作用的程度如何?中国经济下一步将向何处去?这些问题都亟须给予充分而清晰的回答。本报告就是围绕这些问题,对中国经济运行状况展开较深入的研究,并试图给予理论上的阐述和解释。根据宏观经济运行的理论逻辑关系,本报告分为五...展开

2012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经历了一个明显的下滑过程,产能结构性过剩局面严重,企业经营境况艰难,无论是消费者还是投资者,悲观预期都较为浓重。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经济这样萎靡不振?各因素之间又有什么样的逻辑关系?它们相互作用的程度如何?中国经济下一步将向何处去?这些问题都亟须给予充分而清晰的回答。本报告就是围绕这些问题,对中国经济运行状况展开较深入的研究,并试图给予理论上的阐述和解释。

根据宏观经济运行的理论逻辑关系,本报告分为五个部分,即形势与展望、增长与结构、要素与价格、分工与需求、政策与调控,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长期和短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中国经济增长、物价走势、需求波动、宏观调控等重要方面进行较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并据此对中国经济的未来走势作出预测。

形势与展望由第一章组成。在综合各部分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对中国经济的一般运行状况、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未来趋势做了分析,认为外部需求不振等外生冲击、产能过剩和转型困境等结构因素以及政策体制的滞后调整是引起并放大中国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本章研究了影响中国经济未来走势的因素,给出了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的预测值,认为2013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将回升至8.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则将回落至2.4%左右。

增长与结构部分由第二、第三章组成。由于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已经有所回落,实际经济增长率的下降既有向潜在经济增长率收敛的性质,又具有周期性波动的性质,故而,当前既要容忍经济增长率一定程度的下降,也要及时通过宏观调控避免经济的过度波动。中国经济在维持较快增长的同时,经济结构也出现了较严重的失衡,有些失衡是特定发展阶段实施不均衡发展战略的体现,从而是必要的,但有些失衡则会对经济长期增长产生明显的损害,如目前投资消费结构的失衡等,亟须通过市场化改革和增强供给管理等方式予以必要的纠正。

要素与价格部分由第三、第四、第五章组成。主要受经济增长速度放缓,部分重要消费品价格回落以及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减小的影响,2012年中国经济表现出较明显的通货紧缩特征,CPI与PPI指数涨幅双双大幅下滑,在加大了货币政策操作空间的同时,也对企业经营形成了较大的压力。同时,劳动力工资成本涨幅较大,资金供给成本仍然处于高位,也严重侵蚀了企业经营利润。不过,从要素供需状况来看,2012年劳动力就业仍然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失业问题并没有明显变化,甚至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现象依然存在;资金供需结构矛盾则有所加剧,大型企业特别是重化工企业由于深受产能过剩的困扰而资金需求疲弱,中小企业则由于利润下滑导致资金链紧张,对资金的需求不减反升,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进一步凸显。当前劳动力和资金供需结构都需要通过有力的政策措施予以调整。

分工与需求部分由第六、第七、第八章组成。外部需求萎缩和房地产调控是影响投资增速明显放缓的主要因素,并进而导致中国经济低迷不振局面的出现。尽管2012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和消费金融发展不足,不确定性因素过大,却约束了居民消费潜力的释放,也使得消费短期难以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继续深化体制改革、提振居民消费信心、发放政策补贴刺激消费的同时,在优化投资结构的情况下,采取财税和金融措施扩大投资,仍是当前促进经济回稳的主要政策着力点。此外,在坚持进出口基本平衡的原则下,采取措施加大对出口产品结构和出口地区结构的调整力度,并以此促进包括服务产品在内的出口贸易的合理增长,也是“稳增长”政策的重要内涵。

政策与调控部分由第九、第十一、第十二章组成。现阶段,在资源约束趋紧的情况下,中国从外汇储备累积并由此从双顺差形成过程中得到的收益越来越低,付出的成本却越来越高,这样一种国际分配关系越来越不利于中国而更利于国外,亟须通过外汇体制改革和贸易战略调整来对这种国际分配关系加以改变和矫正,并借此改变货币政策过度受外汇占款制约的被动局面,尽快降低过高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结构性减税也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回稳的重要方式,但是2012年结构性减税的规模仍然较小,对扩大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效应还偏弱,亟须适时推广“营改增”,并消除那些可能抵消减税效果的过度征税和收费行为。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也造成了很大的不利影响,特别是欧债危机的可能恶化趋势进一步加大了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风险,需要通过经济结构调整、宏观审慎监管、资本流动管理、外汇体制改革等措施来积极应对。

综上所述,中国经济仍然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但是也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不确定性因素进一步上升。针对这种情况,当前中国的“稳增长”政策,除了应继续维持已经在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外,更应重视通过政策调整和体制改革来实现长期发展的目标,一方面消除短期产出缺口,另一方面努力促进潜在经济增长率的逐步提高,并主要依赖体制改革减少物价的过度波动,为经济发展营造健康的运行环境。

收起

文章列表

形势与展望

增长与结构

要素与价格

分工与需求

政策与调控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