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热点聚焦
扶贫日系列|中国减贫的世界贡献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9-22  编辑:wangximing

导语:在孜孜不倦的减贫事业探索中,中国逐渐形成了一套包含坚持政府主导、开发式扶贫、专项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在内的“中国式扶贫”模式。在统筹兼顾与长期性战略规划指引下,中国做到了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形成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扶贫开发机制。层层覆盖下,中国减贫事业精准公平地惠及了最广大贫困群众,激发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与此同时,中国减贫事业成效在世界范围内发挥了显著溢出效应,中国在致力于消除自身贫困同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分享中国减贫模式的成功经验,支持和帮助广大贫困国家及地区消除贫困,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智慧与力量。

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精选相关主题研究报告,总结中国减贫的世界意义,回顾对外减贫援助历史,梳理中国减贫经验对非洲、拉美、东盟等地区的减贫实践的启示,助力用户把握全球贫困应对背景下中国减贫经验的世界推广与实践。


一、中国减贫的世界意义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累计使7亿多农民逐步摆脱了贫困,实现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减贫,创造了世界减贫史上的一个奇迹。继2012年中国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之后,2020年又提前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的减贫目标。中国消除现行标准下的农村绝对贫困,既是改善中国人民福祉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成就,也是对21世纪以来世界减贫做出的重大贡献。中国特色的农村减贫为全球减贫做出了中国贡献,为全球贫困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为全球减贫提供了中国力量。

1.为全球减贫和提高人类发展指数做出了中国贡献

根据联合国对千年发展目标的评估,按2005年购买力平价每人每天1.25美元贫困标准,全球贫困人口发生率在1990年基础上减半的目标在2010年得以实现,比原定计划提前5年。如果按照现在采用的2011年购买力平价每人每天1.9美元标准,且用全球口径看,从1990年至2010年,全球贫困发生率从36.22%下降到16.02%,全球贫困人口减少了8.04亿,其中中国贫困人口减少了6.02亿,中国贡献了全球减贫的75%。不包括中国在内,其他国家在此期间只减少了其贫困人口的17.34%。也就是说,没有中国的突出贡献,全球不可能提前5年实现极端贫困人口比例减半的千年发展目标。因此,中国对人类反贫困事业进步和千年发展目标实现,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2.为全球贫困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总的来说,中国减贫方案具有普适性意义的要义包括:将直接面对和消除绝对贫困人口作为国家治理的中心工作之一;为减贫设立专门的机构、队伍、经费保障以及工作机制;以发展减贫为导向,采取开发式扶贫方针,鼓励贫困人口劳动致富;瞄准性扶贫措施与有利于就业的经济增长模式、落后地区发展支持政策、健康和教育等人力资本投资政策有机结合;根据国情制定战略规划,持续扶贫;积极借助国际援助和国际经验,但是主要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原则,不把脱贫希望寄托于外部援助;全社会动员,协力扶贫;在全面脱贫最后阶段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实行精准扶贫。

3.为全球减贫提供中国力量

中国减贫的全过程贯穿着国际合作。从改革开放初期接受国际援助和理论、方法上的指导,到不断学习和借鉴国际经验并探索中国自主扶贫路径,再到中国取得减贫成功和积累越来越多的减贫经验,以至于能更多地与国际机构、其他发展中国家开展平等交流合作,为它们提供培训、交流、试验以及必要的援助,中国的减贫国际合作发生了华丽的转向。根据可得数据,截至2015年10月,中国共向16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近4000亿元人民币援助,派遣60多万援助人员,向69个国家提供医疗援助,并先后为120多个发展中国家落实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提供帮助。2015年底,习近平主席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并主持南南合作圆桌会议时宣布,中国将在5年内向发展中国家提供“6个100”项目支持,其中包括100个减贫项目。

选自魏后凯、吴国宝、谭学文《精准扶贫:走向共同富裕的中国减贫之路》


二、中国对外减贫援助发展史

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中国减贫取得的成就举世公认。从减贫国际合作的历史脉络来看,中国在减贫方面的国际合作经历了三个阶段。

1.2004年之前——以学习和转化为主

1979年,中国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签订了标准基本援助协定。这标志着中国开始接受国际发展援助,中国减贫实践也有了一个学习国际经验的平台,从而在引进了资金、技术和经验的同时也丰富了减贫理论。根据UNDP在1997年编写的参与中国扶贫、粮食安全和妇女三类项目的国际组织名录,有50多个各类国际组织从不同角度参与了中国的减贫活动。在中国自身经济实力还不是太强的情况下,国际组织的援助,包括官方无偿援助、软贷款等,对弥补中国资金的不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2004~2015年——以交流和分享为主

在向国际社会借鉴和学习减贫经验、理论的过程中,中国的减贫理论、减贫模式也逐步形成,在全球减贫事业中贡献了政府主导大规模减贫的经验。2004年5月,世界银行主办、中国政府承办的上海全球扶贫大会成功召开。大会期间,中国向世界分享了中国经验,中国的发展和减贫经验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这标志着中国在减贫领域的国际合作向交流和分享转变。

3.2015年至今——以经验传播和实践为主

2015年以来,中国政府提出了“确保到2020年,中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的目标,并实行精准扶贫基本方略。五年来,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中国实施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金融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易地搬迁、社会保障兜底等“中国式扶贫”做法丰富了全球减贫公共产品,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中国经验的传播和实践也更加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选自唐丽霞、张一珂、谭璐、赵文杰《中国的对外减贫援助与合作》



三、中国特色减贫经验的国际实践

(一)非洲减贫:对非援助实现了向发展合作的转化

在中非合作论坛机制框架下,对非援助实现了向发展合作的转化。主要体现在扩大优惠贷款力度、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合作、开展促贸援助、加强农业援助、加强教育援助、加强医疗援助、派遣援外志愿者和减免债务等多个方面。论坛机制下的中非合作是务实的,成果是丰硕的。首先,中国扩大了对非优惠贷款力度。截至2012年5月,对非累计提供了92个项目113亿美元的优惠贷款,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还设立了总额10亿美元的“非洲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贷款”,以支持非洲市场主体成长,承诺向38个项目提供9.66亿美元贷款。当前,非洲的基础设施、制造业、农业和中小企业发展成为中国资金的支持重点。2017年,中国设立了中非产能合作基金,首批资金100亿美元。其次,中国不断扩大对非人力资源培训的规模。为非洲举办300期各类培训班,培训了6000多名专业人才,并派遣专家和教师500多人赴非工作。中国还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设立的“非洲能力建设基金”提供捐助,开办了近20个专门面向非洲的培训班。再次,中国推出促贸援助推进非洲对华出口。增强非洲的贸易能力,向非洲单方面开放市场是新型帮扶举措。中国不断扩大免除非洲输华商品关税的范围。此外,为帮助非洲商品出口到中国,中国还专门在浙江义乌设立了“非洲产品展销中心”。到2010年,非洲30个最不发达国家享受的免税范围已达60%,商品数目增至4762个。2012年,中国决定将免税商品的范围扩大到97%。

选自李源正《中国对非洲从援助到发展合作的历史进程》


(二)东盟减贫:借鉴中国的经验,用以指导减贫战略的设计和实施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布差异很大,分布不均。东盟是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最多的地区。中国对东盟的投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统计数据很醒目。中国已连续八年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已连续六年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东盟既是中国旅游业的主要客源地区,也是中国游客的主要旅游目的地。中国与东盟的双边人员往来接近3200万人次。每周还有2700多个航班往返于东盟国家和中国之间。中国与东盟之间的互派留学生也大幅增加。此外,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化中心、孔子学院在东盟国家建立。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已经成为东盟及其对话伙伴之间最活跃、最深刻的关系。

另外,最近新冠肺炎疫情对东盟各国经济的影响可能使收入更加不均等。为了使中国与东盟的合作能实现更深层次的互联互通,中国现行政策应能在周边邻国推行和实施,以此作为示范。这些中国周边国家的收入持续落后于其他成员国,例如CLMV国家(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这几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较低,产业结构趋向单一,财政和债务空间较窄,科研机构和人力资源更有限。因此,在加强东盟内部的实体联系,尤其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之后,中国在扶贫方面丰富的经验,应更多地向东盟成员国进行宣传和教育,必须使其遵循以往的实施经验。更重要的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缩小东盟内部的经济差距,加大对CLMV国家和泰国(称为大湄公河次区域)的支持力度,将加强中国-东盟之间的实际关系,特别是把谋求扶贫的最佳实践作为第一要务。

选自尼实·班他密、方晓琦《中国-东盟扶贫新合作》


(三)拉美减贫:中国的经验证明工业和科技方面的发展是消除贫困的重要力量

拉丁美洲在21世纪前十年间的经济增长与中国的崛起及拉美地区向中国的出口增加有关。经济增长使拉美地区有能力推动战略性领域的投资,如能源、交通运输等方面,同时还提高了收入,有助于拉美地区的社会援助计划实施。但同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以南美洲为主的经济再初级化趋势。从这个角度来看,研究认为工业和科技方面的发展是消除贫困、实现阿根廷和拉美地区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研究者确信这不仅不会减损第一产业的发展,相反,二者是互补的。拉美能成为这样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出口原材料的同时,实施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政策,推动产业结构实现质的飞跃;同时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合理分配所生产的财富,逐步减少拉美地区的贫困人口和不平等现象。

为此,拉美可以从中国的扶贫经验中学习并应用于拉美。同时,通过发展双边关系,以及参与“新丝绸之路”和亚投行,发现互利互惠的空间。通过利用这个契机,拉美能完成技术转让的过程,还能在战略性领域获得投资,如能源、双洋走廊、交通运输、数字产业等方面。

选自武琪、周力《中国减贫经验及其对拉美的启示》

内容时间:2021-09-22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