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热点聚焦
报告推荐|风险冲击下的贫困群体脆弱性与减贫策略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8-14  编辑:wangximing

       导语: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水灾旱灾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均有所增加。截至7月27日,南方经历了11轮强降水;6月以来,四川、湖北、安徽、江苏、江西等20多个省份发生洪涝灾害。自然灾害通常会在短时间内给农户造成严重的负面冲击,包括生产资料的破坏、收入渠道的减少和资本存量的消耗殆尽等。相比于非贫困地区,贫困地区对自然灾害风险的规避能力更弱,受到自然灾害冲击的后果也更严重。灾贫叠加,凸显贫困脆弱性。风险冲击如何加剧贫困脆弱性?如何提升贫困群体抗风险能力、促进脆弱性消减?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精选库内报告,为大家提供参考。



末端地区灾贫叠加,长期循环积重难返

     董晓松(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行政学院副教授,美国芝加哥大学访问学者)

2012年,全国九成以上的集中连片困难地区遭受自然灾害影响,其中秦巴山区、燕山-太行山区的集中连片困难地区全部受灾。受灾的集中连片困难县占全国受灾县总数的两成以上,其死亡失踪人口、倒塌房屋间数、损坏房屋间数均占全国因灾总损失的四成以上。西南地区的受灾区中,有286个属于集中连片困难县,占西南地区全部受灾县的近六成,其因灾造成的房屋损坏间数占西南地区房屋损坏间数的七成以上。上述地区受灾深重,长期贫困,群众自救能力弱,这些因素加重了应急体系的暴露性。上述是我国应急管理末端体系所面临的三大外部不利因素,还原和暴露了乡镇应急管理系统本身的脆弱性,导致我国应急管理末端系统的风险更为突出。

选自《我国应急管理系统末端脆弱性及其治理问题研究,阅读更多>>

        报告所属图书

      1.png

 


贫困群体在获得灾后恢复资源以及恢复速度方面都处于劣势

       陶鹏(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讲师,社会风险与公共危机管理研究中心讲师)

灾害恢复阶段可被视为对穷人的最大挑战,这不仅仅在于社会经济状况较差群体所受到的灾害影响相对较大,更主要在于其灾后恢复阶段所需资源的缺乏。社会经济状况较差的社会群体在资金与社会支持方面存在困难,重建的速度与方案选择相对受限。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于该地区的灾后恢复至关重要,而社会灾后恢复政策导向与社会资源同样重要。社会经济状况是催生灾害周期内群体脆弱性重要因素,个体资源与权力方面的差异导致灾害恢复能力的差异,而在社会的政策导向与政策设计中如果缺乏对于弱势群体的特别设计就会加深群体脆弱性程度。

选自《灾害与群体:基于社会脆弱性视角的国外研究述评》,阅读更多>>

       报告所属图书

2.png


 

将应对气候变化纳入扶贫战略,减少贫困脆弱性

郑艳(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林陈贞(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城市发展与环境系硕士研究生

中国是受气候变化影响的热点区域之一,气候变化已成为我国贫困地区致贫甚至返贫的重要原因。然而,中国现有的扶贫政策还未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因素,气候政策和项目设计中也未充分考虑针对地方贫困人口的减贫和收入效应。近十年来,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我国中西部地区的气候灾害频发,灾害致贫和返贫问题突出,对扶贫开发的成果造成很大影响。

气候扶贫战略应当在此基础上侧重于两类气候贫困现象,一是长期的气候暖干化趋势引发的大范围环境恶化及贫困陷阱加剧现象,二是极端天气气候灾害引发的因灾致贫或返贫现象。对此,建议着重实施以下措施:①基于气候变化脆弱性,制定国家适应区划,加大财政对气候贫困高发地区的政策扶植力度;②重视贫困地区的气候变化科普培训,增强气候贫困群体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③加强对气候贫困地区的防灾减灾科技投入,研发农业抗逆技术和农作物产品;④加大产业扶贫力度,鼓励发达地区在气候贫困地区的绿色低碳农产品开发投资项目,对吸纳一定比例贫困人口就业的企业给予资金、金融、税收等方面的优惠和支持。

选自《中国欠发达地区应对气候贫困的挑战及对策》,阅读更多>>

        报告所属图书

3.png



开展脆弱性评估,弥合科学分析与政策产出间的差距,为灾害公共预警管理提供全面决策支撑

       陶鹏(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讲师,社会风险与公共危机管理研究中心讲师)

自然灾害损失已被视为自然危险源与社会互动的结果,社会背景要素对于灾害动力学演进及其影响有着重要作用。在自然灾害研究中,脆弱性一般被定义为暴露于自然危险源之下而没有足够能力来应对其影响,包括环境、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脆弱性评估便是基于本地社会特征,强调宏观灾害风险对本地社会影响结果的分析。传统灾害风险分析基于科学与监测为基础而作出的区域影响评估,对灾害影响范围、强度、时间等基本信息作出判断。然而,宏观风险分析与本地化政策实践联系性不足,而脆弱性评估可以作为弥合该差距的基本分析工具。在灾害公共预警管理中,地方政府与部门应结合灾害预警信息与脆弱性评估维度,有效识别社会脆弱群体、关键基础设施、区域等,为灾害公共预警管理决策提供本地知识支撑,干预预警反应行为。

选自《灾害管理的重构:管理与政策》,阅读更多>>


       报告所属图书

4.png



重视农户遇到的各种风险和脆弱性,事前有效化解,事后有法应对

       邰秀军(山西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李树茁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脱贫的人口和地区仍处于极度脆弱的状态,对各类冲击的抵御能力都非常低。所以,扶贫工作宜以降低当地农村人口的脆弱性为目标,不应仅以某一固定的标准为依据;同时,在扶贫工作中除了重视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地方经济等提高应对风险能力的措施,还要重视降低风险,对这一环节增加投入。对于风险,可以有事前防范和事后防范。事前防范是通过各项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和为减少损失而进行资源的储备。如为了降低传染病发生的可能性而组织灭蚊蝇,或为了减轻洪水造成的危害而修筑防洪堤坝等,还可以购买保险、进行家庭储蓄等。事后防范则较为被动,要根据灾害的程度和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调动社会力量进行救助、搬迁等。当前,与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关系最紧密的风险是自然灾害和疾病,市场波动等也对农民收入构成影响,但由于贫困人口参与市场的程度较低,前两种风险对他们的直接威胁最大。

选自《中国农户贫困脆弱性的测度研究结论及政策启示》,阅读更多>>

报告所属图书

5.png


    

内容时间:2020-08-14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