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热点聚焦
聚焦十九大:精准扶贫新征程
作者:   发布时间:2017-11-06  编辑:wangximing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报告中提到:“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精准扶贫也踏入新征程。十九大围绕精准扶贫强调了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及保障民生等多种措施。鉴于此,中国减贫数据库聚焦十九大报告,梳理农村农业现代化、东西扶贫协作、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治理的相关学术文献,旨在帮助用户更好地把握精准扶贫的实施现状与未来发展。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农业现代化

“十二五”时期,中国国民经济仍将保持稳定而快速的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仍将快速推进;可持续发展和增长成果公平分享并重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程也将加速;国家经济实力的显著增强和财政收入的较快增长,将会使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政策的基础越来越好。国家强农惠农的政策体系会逐渐完善。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及包容式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都会使地方政府的发展理念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而改善地方政府行为,并进一步推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农村金融组织和产品创新的环境也将进一步改善。

image001.png

进入新时代,要不断调整和完善“三农”发展的相关政策,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image003.png

阅读更多>>


二、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化东西扶贫协作

1.区域发展的总体构架

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区域总体发展战略,主要包括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区域加问题区域的发展战略架构。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中央进一步提出“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从扩大内需和对外开放两个维度丰富了区域总体发展战略,拓展了区域总体发展战略的空间感和层次性,并将海洋经济纳入区域总体发展战略框架,实现陆海统筹发展。因此,“十三五”时期,应进一步完善区域总体发展战略,继续坚持实施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和支持东部率先发展战略,积极培育全国性的经济支撑带,构建“十三五”时期“四大区域+经济发展带(路)”的空间发展战略架构,形成东西并重、内外联动、区域协同、陆海统筹、全方位开放的新型区域总体发展战略。


image005.png

2. 区域协调发展的路径和措施

“十三五”时期,区域总体发展战略思路应坚持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指引下,继续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支持东部地区转型升级,以深入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为核心,坚持创新驱动区域发展和大力促进区域信息化,实施东西并重,内外联动的全方位开放战略,进一步完善区域补偿政策,逐步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image007.png

阅读更多>>

魏后凯,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王业强,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

苏红键,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三、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1.教育扶贫

①教育扶贫的国家目标。从1994年至2020年近三十年中,教育扶贫的国家目标经历了从扫除文盲到保障义务教育水平的变化过程,同时始终将教育扶贫定位为实现经济扶贫目标的支撑和途径,始终将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作为教育扶贫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教育扶贫的体制机制。我国的扶贫开发实行分级负责、以省为主的行政领导扶贫工作责任制,建立有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中央的扶贫资金在每年初一次下达到地方,实现扶贫资金、权力、任务、责任“四个到省”。

③教育扶贫的具体内容。《脱贫攻坚决定》明确“通过教育脱贫一批”,更加强调教育扶贫的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在继续重点保障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基础上,瞄准学生、教师、学校的扶贫政策更加精准,教育扶贫的学段向前延伸至学前教育,向后延伸至高中和高等教育。

image009.png

阅读更多>>

王文静: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院长、教育部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主任等,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学习科学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等;。

李兴洲: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扶贫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教育扶贫;。

谢秋葵:教育学硕士,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基础教育研究院研究助理,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教育、学习科学、教师教育;。

赵晓晨:翻译硕士(英语),北京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项目秘书,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翻译、高等教育等。

2.提高就业质量

在世界经济复苏仍不确定、不稳定,就业形势极为严峻的情况下,在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建议从促进经济发展和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两方面发力,综合施策,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①增强经济发展与就业发展之间的联动性。稳增长、调结构是促进就业的关键选择。确保必要的经济增长速度是中国就业发展的基本前提。

②通过深化改革增活力,增大就业容量。全面深化改革,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活力,进而增大经济社会对就业的容量。

③引导社会力量支持青年创业,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建议在现有支持青年创业的政策基础上,创新政府支持青年创业工作机制,改变政府唱“独角戏”的现象。

④强化小微企业扶持机制,增强其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作用。小微企业在吸纳就业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大力推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发挥小微企业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作用。

⑤规范招人用人制度,促进就业公平。一方面,坚持法治思维,打击招人用人的不诚信和违法行为,净化就业市场环境。另一方面,发挥公共部门就业公平的示范作用。

⑥强化公共就业服务,降低就业成本。强化公共就业服务是减少求职者就业成本的重要路径。

⑦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增强就业能力。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使人才有效地与经济转型升级对接,是增强劳动者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

⑧发挥失业保险促进就业的作用,增强就业形式多样化。失业保险通过为失业者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对促进多种形式就业具有积极作用。

阅读更多>>

王山:经济学博士,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3.建设健康中国

城市化是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然而,高速发展的城市建设,也带来了卫生、环境、生态、交通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如人口密度高、交通拥堵、住房拥挤、用水紧张、环境污染日渐严重等,正逐渐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要改变上述不良趋势,就要在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实现健康城市化,让城市化回归其本质内涵,将解决好“人”的问题作为推进改革的关键点。而医疗是人们的基本需求,是重大民生问题,医疗体制应该成为健康城市化建设的重中之重。为了完善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为健康城市发展添加助力,应注意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改革措施。

image011.png

阅读更多>>

王大树: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美国斯坦福大学客座教授、中国城市报·中国健康城市研究院副院长,研究方向为财政学、金融学、发展经济学。

朱璐璐: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研究方向为财政学、金融学。



内容时间:2017-10-20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