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梅家村变迁记:路通了,产业强了,日子好起来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2-25  编辑:曹亮亮

       9月25日一大早,虽然下着小雨,但丝毫没有影响卢氏县潘河乡梅家村村民周天录喜悦的心情。

  “今年烟叶产量高、质量好,掰烟、串烟请了不少人,现在就去县城买些好菜好酒,中午好好慰劳慰劳大家。” 周天录喜滋滋地在大桥头和驻村工作队长胡云峰打过招呼,开车匆匆向县城赶去。

  跨河架大桥 打通致富路

  梅家村,位于洛河北岸半山腰,虽距卢氏县城10公里,但东、西、北三面背靠大山,南邻洛河,长期以来受买难卖难困扰。

  “我们单位帮扶卢氏县潘河乡梅家村后,第一件事就是多渠道筹资,新建了这座洛河跨河大桥,彻底解决了村民出行难问题。”胡云峰告诉记者。

  “没有桥以前,每次卖烟都得全家出动,先把炕烟一包包背到河边,用木船摆渡到洛河南岸再背上公路,装上三轮车拉到10多公里的外村售卖。”周天录说,修了桥、通了路,我就买了车,风雨无阻,我家这几年烟叶种植面积扩大到60亩,一年轻轻松松净挣20多万元。

  和周天录一样,梅家村的130多户500多口人都住在洛河北岸的半山上,流经村南的洛河成了村民出行的心病。村民每年春、冬季都要出资出力搭建临时木桥,但汛期都要被冲毁,后来有人制作木船来回摆渡,可每遇汛期河水暴涨,村民只能“望河兴叹”,辛苦劳作收获的农产品常因错过时机贱卖甚至血本无归。

  在省国家安全局下派第一书记廉金涛和驻村工作队卢氏县第一高级中学的帮扶下,梅家村架桥修路、产业提升、村貌整治,焕发出勃勃生机,先后荣获卢氏县脱贫攻坚先进村、文明村、五好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驻村第一书记和帮扶单位内引外联筹资960万元,于2017年首先修建了长150 米、宽6.5 米 、高8米的洛河跨河大桥,接着又组织群众筹资酬劳整修路基、争取专项资金、硬化了18 公里自然村盘山公路,打通了村民的致富路。

  近年来,梅家村又争取2000余万元专项资金,修建了以洛河桥北为中心的洛河护堤、滨河休闲长廊、观光步道,栽植了绿竹、花草,安装了太阳能路灯,美化亮化了村庄、道路,提升改造了村民房屋,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如今的梅家村,青山绿水环绕,民居粉墙黛瓦,农户“四美庭院”干净整洁,成了市民近郊游的好去处,一批批游客络绎不绝。

  做优烟、果、药 产业就业“双丰收”

  烟、果、药是梅家村的传统产业,但过去由于思想守旧、单打独斗、管理低下等原因,村民收入微薄。

  怎么办?

  近年来,梅家村通过选育新品种、使用新工艺,融入专业合作社统一技术指导,采用订单销售管理新模式,优质烟叶、核桃、连翘、丹参种植面积增加到了1000亩,新发展艾叶300亩、红薯200亩,村里又陆续建起了艾叶加工厂、红薯粉条厂和光伏发电项目,产业、就业取得“双丰收”,村集体经济也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一天天壮大起来。

  “村里的集体经济收入用于产业奖补、村容村貌整治、困难学生救助等,小资金发挥了大作用。”9月26日,卢氏县潘河乡梅家村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何长江谈起村集体经济这两年一天天壮大起来,很是高兴。

  随着村里生产生活条件改善,村民们的精神面貌和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常年在外的杜小涛,看到了家乡发展的商机,于2018年率先回村投资100万元,创办了艾叶加工厂。长期聘用40多名家庭妇女,包销本村和周边村的艾草。年创产值200多万元,发放劳务工资 60余万元。在他的影响下,郭宽红等 6 名年轻人也回村从事规模种植、养殖业,带富了一方百姓。

  该村61岁的杜犬血曾因经营汽车修理生意受挫,一度精神萎靡不振。在梅家村第一书记廉金涛、驻村工作队长胡云峰和村两委干部的鼓励下,杜犬血利用梅家村绿水青山自然好生态,在桥北改造自家老房子开办了“梅园”农家乐,甩掉了穷帽。今春,他又投资100万元将“梅园”扩建为上下三层、吃住游为一体的农家宾馆,昔日的兜底户蝶变为杜老板。

  “我们村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产业提质增效、村民持续增收的基础上,走特色农旅融合发展之路。”梅家村第一书记廉金涛信心满满地说,目前村里和北京怀柔区合作、投资150万元的艾灸汗蒸馆已竣工,再进一步完善果药基地配套设施、建几个农家乐,做大做强宜居宜游康养新产业。


内容时间:2021-10-01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