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国外智库看减贫
【世界银行】理解全球贫困:贫困意味着什么?
Understanding Global Poverty: What Does Being Poor Mean?
来源:世界银行
编辑:wangximing
作者:Benoit Decerf
内容时间:2025-02-13

【文章框架】

本文主要讨论国际贫困线和当下全球贫困测量方法的争论,包括如何定义贫困、国际贫困线的不足、客观贫困线与福利性贫困线之争。

【观点摘要】

1.每天生活费低于2.15美元(基于2017年平价购买力)的人群被定义为极端贫困人口,2.15美元/天也是现行的国际贫困线,由Martin Ravallion提出,后被指出这一标准能否覆盖日常吃饭和住宿的费用。

2.目前,有两种贫困测量方法,一种是客观贫困线,另一种是福利贫困线。前者主要用于测量是否满足固定的基本生活需求,后者则用于测量是否满足一定的生活水平。这两种测量方法往往会给出不同的结论。

3.作者比较了这两种贫困测量方法,并提出了三种属性:公平、尊重偏好和固定的基本需求。当偏好相同时,福利性贫困线更为准确;当偏好不同时,客观贫困线更为准确。

4.虽然国际贫困线无法以基本需求为基准,但可以以特定偏好的需求为基准,而这也是对客观贫困线的批判。

5.在人群的偏好趋于一致的时候,福利贫困线比客观贫困线更为精准。但是这种情况是否仅适用于低收入国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我们是否能够寻找到兼顾两种贫困线优点的基准?近期,以健康饮食消费作为贫困线基准的研究为契机,我们需要围绕其他基本需求开展更为深入的研究。

【作者简介】

Benoit Decerf,世界银行集团发展研究组经济学家。他是一位理论派的微观经济学家,擅长贫困测量、福利经济学和机制设计。


原文地址:https://blogs.worldbank.org/en/developmenttalk/understanding-global-poverty--what-does-being-poor-mean-
发布时间:2025-10-14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