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公平框架     检索到  26192  条相关信息

2009年底的哥本哈根会议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充分体现了国际社会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意愿和决心。会议形成的《哥本哈根协议》坚持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基本框架,坚持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维护了巴厘路线图的双轨谈判进程,在长期目标、资金、技术转让、行动透明度等重大问题上达成了原则共识,为下一步的谈判凝聚了政治推动力。同时,《哥...

作者:孙桢 出版时间:2011-10-01

气候变化问题是当前全球热点问题,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制度和行动必将对未来世界经济和国际政治产生长远而深刻的影响。2007年底在印尼巴厘岛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第13次缔约方会议达成了《巴厘行动计划》,UNFCCC,Bali...

作者:潘家华 陈迎 出版时间:2011-10-01

本文基于对效率和公平含义的界定和实现条件的分析,梳理公平与效率关系的相关论述,结合中国市场经济改革之后的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变化,对公平与效率的协调展开讨论。

作者:武鹏 出版时间:2016-10-01

针对我国经济条件制约的状况,城乡间的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应该属于“增量”方式改革。对于加大投入的解决方式,仍然需要在我国现有的分权财政体制下重点考虑投入结构问题。

作者:余漫 出版时间:2015-07-01

中国能否以及如何建设福利社会?本文认为,按照底线公平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福利社会,是一条最切实可行的道路。为论证这一观点,本文回顾了底线公平理论的形成过程,概述了底线公平制度结构、基本机制和原则,总结出底线公平福利模式的主要特点,认为据此可以实现社会保障的动态均衡,增强社会福利的自我维持能力,收到以较小成本获得较大福利、最大限度地防止福利依赖、大幅度地降低社会紧...

作者:景天魁 出版时间:2012-11-01

灾害救助的基本政策目标是满足灾民的基本生活需要。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分为生存、安全、社会交往、自我尊重和自我实现五个由低到高的需要层次(Maslow,1970)。由此,从满足灾民需要的角度看,随着灾害救助水平的提高,灾害救助政策的焦点必然从关注灾民的生存和安全向社会交往和自我尊重转移,相应的,评估灾害救助政策的重点也必然从客观的生活条件转向灾民的主观感受。因此...

作者:张欢 任婧玲 出版时间:2014-02-01

从《达喀尔行动纲领》到《教育2030行动框架》,可持续发展教育追求的主要目标都是公平的、包容的、优质的全民教育,要让所有的人,不论种族、阶层、性别、地域或其他任何社会身份,都能享有教育机会。不过,现实状况是,在当今所有社会,教育机会的不平等依然存在。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中国教育规模快速扩张,国民受教育机会越来越多,九年义务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正在推向普及...

作者:李春玲 胡备 李涛 出版时间:2017-12-01

对社会保障经济公平的评估需要依据一定的价值判断标准,需要根据某种理论基础建立全面、系统的指标体系。本章在回顾前人对社会保障公平评判指标设计的基础上,根据系统学的方法,将研究对象社会保障作为一个复杂巨系统,按照系统性、可比性、可行性、一致性、发展性等原则,设计了静态公平(包括起点、过程和结果公平)、动态公平、适应性、非均衡度量、城乡均衡度量等维度的评估指标体系...

作者:江华 出版时间:2018-12-01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