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Select Language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2882本学术著作,超过9.5亿字
覆盖832个重点贫困县14个连片特困区
都安县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小额信贷项目的运作情况应该说是好的,首先,体现在还贷率上,一般都在95%以上。其次,从小额信贷运作机构(现称“乡村发展协会”)来看,机构健全、人员固定,并且都热心于小额信贷工作,不论是在选项目方面,或者是在宣传、放贷、收贷方面,都体现了认真二字。再次,他们深入实际,对农户非常了解,真正成了农户的贴心人,体现了他们的敬业精神。
2005年10月上旬,笔者对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政府主导型小额信贷,即云南省扶贫办与中国农业银行合作开展的贴息小额信贷项目进行了调查,与县乡和农行的工作人员及农户进行了交谈,了解到玉龙县小额信贷资金的运作质量还是比较好的,但也有值得改进和探讨之处。另外,还对由县妇联执行的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资助的小额信贷项目进行了访谈。
兴仁县乡村发展协会于1998年6月在兴仁县民政局注册成立,其注册编号为0903-001。协会最初始于1997年12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在中国西部地区实施扶贫援助项目,该项目覆盖全国17个省、48个县,在贵州省有4个县,兴仁县是其中之一。该项目的具体操作由当时的兴仁县扶贫办公室负责,项目管理人员全部为扶贫办在编的政府官员。
在中国,非政府和半政府组织运作的扶贫小额信贷有两种基本模式:一种是准金融机构模式,即组建一个专门的机构,由该机构筹集资金,然后向农户发放小额信贷;另一种是农户自我管理“自己给自己贷款”的村银行模式。村银行的资金多数是从外部获得一些支持,农民再自己筹集一些资金,共同组成一个基金,由农户自选管理机构,向参加村基金的农户发放小额信贷。这种村银行模式最早发源于拉丁美洲,20世纪...
1996年起实施的贫困地区社会发展项目(简称SPPA),是中国政府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第五个合作周期的一个重要项目,目前在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的25个贫困县(旗、市、区)实施(云南省实施此项目的还有保山地区的龙陵县以及昭通市的昭阳区)。这是一个三赢的项目,既能体现中国政府的“两纲”精神(《妇女发展纲要》和《儿童发展纲要》的简称),又符合儿童基金会的宗旨,还能使项目区...
本文总结了2007年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形势,谈到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宏观经济形势及其宏观调控政策、国际农产品供求与价格、国家支持“三农” 政策以及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业生产条件和自然灾害。
2007年财政支农继续突出惠农导向,各项制度安排趋于稳定。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取得重要进展;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在全国推开;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业绩在已有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各项直补政策继续实施;农村文化事业建设步伐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稳步进行,水、电、路、气诸方面的投资显著增加同时实行积极的城镇化政策。
本文总结了农村产业对国内生产的贡献,农村的消费与投资,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悬殊,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一差距一直在不断扩大。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对于城镇消费者来说,农产品涨价有不利影响;但是对于农民生产者来说,农产品价格上涨无疑促进了收入增加。
相关图书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