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规模性返贫风险

濮阳发挥文化支撑力的经验与启示

文化是区域发展最终的决定力量。濮阳市通过“一创双优”活动振奋了全市上下的精神,为持续发展找到了动力源泉。濮阳应充分挖掘龙文化、杂技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打造高品位城市文化,通过“一带”、“一线”、“十园”的建设,推动濮阳经济发展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建成富裕和谐美丽新濮阳。

作者:都国林 出版时间:2013年01月

虞城打造木兰文化品牌的调查与思考

打造木兰文化品牌,虞城县拥有显著优势。近些年来,通过积极打造木兰文化品牌,虞城县走出了一条以文化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文化发展之路,文化品牌开始彰显出综合效益。但要进一步提升木兰文化品牌的影响力与竞争力,就要调整产业结构,打造文化产业集群;培养文化人才,支撑木兰文化品牌;用足文化创意,提升木兰文化品牌;利用现代传媒,扩大木兰品牌效应。

作者:虞宁 出版时间:2013年01月

罗山皮影戏的传承江湖研究——兼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和保护

为了更有效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设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生态保护区,但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模式和保护方式仍然在探索之中。罗山皮影戏的传承江湖生动体现了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包括传承人的生产生活环境、传承人从艺表演的现实语境、传承人传艺的社会组织关系网络、传承人相互认同的信仰基础。从罗山皮影戏的传承江湖构成因素,可以对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和保护进行实证性思考。

作者:周全明 出版时间:2013年01月

抓住机遇 开展妇女理论研究 积极行动 推进妇女运动发展

为深入研究妇女地位状况,分析面临的形势和挑战,提供了宝贵的数据资源。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以“新时期中国妇女发展与性别平等:理论、现状、挑战”为主题召开年会,进一步总结党领导下的中国妇女运动经验,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研究;促进妇女发展和性别平等相关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推动新时期中国妇女运动的创新发展,十分有意义。

作者:陈至立 出版时间:2012年10月

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对中国妇女解放道路的探索

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是近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是在近代以后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成为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革命斗争的一部分。在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一批早期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研究中国妇女解放问题,探索中国妇女解放的道路,在思想认识和社会实践方面都取得了积极的成果,是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妇女解放道路的伟大开端。

作者:丁俊萍 吕惠东 出版时间:2012年10月

土改运动中的妇女解放问题

20世纪40年代后期开始的土地改革运动,是一场波及广泛的社会革命。土改运动推动了近代以来未完成的妇女解放运动向前发展,代表中国妇女大多数的农村妇女一定程度上获得了与男性一样的平等权利。但是,与现代意义上的妇女解放相比,土改运动促动的妇女解放显然带有功利性与不彻底性,妇女解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者:苏奎 出版时间:2012年10月

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女党员群体的历史考察

本文以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为研究时段,对中国最早一批女党员进行考察。建党初期的女党员们在革命实践中争取机会和发展空间,将五四运动中获得的男女平等理念付诸实践,致力于自身解放以及争取更多的妇女解放,成为实际推动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妇女运动不断发展的主体。即使在面对着社会不平等的性别制度,以及党组织内部存在一定的性别分工,她们仍然努力挑战传统的性别规范,彰显了其主体性和能动性。

作者:周蕾 出版时间:2012年10月

记忆缺失与文本呈现:“三一八”惨案女烈士研究——以魏士毅个案为中心

1926年的“三一八”惨案中,刘和珍、杨德群和魏士毅三位女大学生不幸殉难。长期以来,刘和珍、杨德群广为人知,魏士毅却被历史所遮蔽,其间蕴含着历史记忆架构下的话语权问题。我们借助报刊媒体、挽联、碑刻、回忆录及纪念文章等历史文本,使魏士毅的形象得以重现。而探讨魏士毅及其殉难在中国社会所引起的反响,有助于揭示不同文本作者所表达并确立的社会身份,洞悉近代接受新式教育的女性在国族...

作者:李从娜 出版时间:2012年10月

相关图书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