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新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实施办法
作者:   发布时间:2018-11-22  编辑:陈亚丰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推进新疆扶贫开发工作,加快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促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走向共同富裕,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结合自治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新疆扶贫开发工作。改革开放以来,新疆扶贫开发不断向前推进,尤其是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以来,新疆扶贫开发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村贫困程度明显缓解,生产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社会事业明显进步,为全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边防巩固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三条2011-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新疆大建设、大开发、大发展的关键时期,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进程中的难点和重点。由于历史的、自然的、社会的等多种原因,新疆扶贫开发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其难度大、程度深、范围广、成本高、任务重,表明了新疆扶贫开发的长期性、艰巨性和不可替代性。新疆扶贫开发已步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

第四条扶贫开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是统筹区域发展、缩小贫富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措施,是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本质要求,是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是实施稳疆兴疆、富民固边战略的重要手段,是巩固和加强民族团结、凝聚党心民心的现实选择,是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总之,强有力地推进新疆扶贫开发工作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为此,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2011至2020年,举全区之力,集全民之智,聚全社会之能,集中力量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新疆与全国人民一道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第二章 总体战略与基本原则

第五条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十次全委(扩大)会议和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精神,把扶贫开发作为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中之重,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以下简称连片特困地区)作为扶贫开发主战场,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注重统筹城乡发展,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注重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注重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注重解决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突出问题,努力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六条 总体要求

抓重点、攻难点、促试点、带全面,把扶贫工作做到边边角角。提高扶贫标准,加大投入力度,整合扶贫资源,强化产业支撑,千方百计增加贫困群众的收入,着力提高贫困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就业技能,合力推进新疆扶贫开发工作。

第七条 工作方针

——坚持开发式扶贫。实行扶贫开发政策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做到基本生存靠社会保障、脱贫致富靠扶贫开发,扶贫对象应保尽保、应扶尽扶,切实维护扶贫对象的生存权与发展权。

坚持开放式扶贫。在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条件下,吸收国内外减贫事业中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借鉴有利于减贫的成功经验,共享减贫资源,创造性地做好扶贫开发工作。

一一坚持攻坚式扶贫。按照“划分区域、分类扶持、整村推进、连片开发、完善机制”的工作方针,重点突破与全面发展相结合,形成实施攻坚减少贫困、加快发展缩小差距的扶贫开发长效机制。

第八条战略选择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揽扶贫开发工作,坚持稳疆兴疆、富民固边的总体战略方向,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坚持变化、变革、创新的意识,坚持“群众第一、民生优先、基层重要”的理念,全面推进新疆扶贫开发工作。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援疆扶贫新支点,围绕民生经济新主题,依托工业文明、生态文明、城市文明新成果,走出贫困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新路子,为建设繁荣富裕和谐稳定的美好新疆作出新贡献。

第九条基本原则

——党政主导,分级负责。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各级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扶贫开发工作负总责,把扶贫开发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和完善扶贫开发责任与效能考核体系,并将其作为政府目标管理的重要考核内容,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一一突出重点,分类指导。重点支持连片特困地区,加大对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的扶持力度,根据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扶贫政策,实行有差异的扶持措施。

——艰苦创业,自我脱贫。在依靠国家扶贫政策和资金投入的基础上,提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增强自我脱贫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

部门联动,合力攻坚。发挥行业部门减贫治贫的相关

职能和积极作用,充分利用行业部门的政策资源优势,从机制上建立完善扶贫政策保障体系,形成贫困地区享受特惠制的良好外部条件与发展环境。

广泛参与,注重实效。努力营造大扶贫格局,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认真落实帮扶措施。坚持扶贫促进和谐,促进公平与效率,切实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先富带后富,增进互助友爱,增进民族团结,增强各族人民群众的凝聚力、向心力。

——援疆扶贫,民生优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援疆工作优先位置,抓住贫困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实现援疆与扶贫的有机结合,提高援疆扶贫成效。

——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将扶贫开发与贫困地区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生态建设和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有机结合,增强防灾、减灾和抗灾能力,确保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务实创新,标本兼治。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新疆实际的扶贫开发新路子,不断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

求,在改革开放中求创新,治标与治本并举,积极探索扶贫开发新途径、新模式、新机制。

第三章奋斗目标与主要任务

第十条奋斗目标

总体目标。按照一年一变样、五年见成效、十年大变样的目标要求。到2020年,全区巩固脱贫成果,不反弹、有提高,脱贫致富步伐明显加快;扶贫对象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家庭住房有保障;贫困地区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区平均水平,贫困地区人均财政收入增幅高于全区平均水平,贫困地区人均生产总值增幅高于全区平均水平;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区平均水平;到2020年,实现减贫增收、缩小差距,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具体目标:

到2015年,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500元。其中:南疆三地州连片特困地区达到6000元,片区外重点县达到8000元。到2020年,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万元。实现南疆三地州贫困问题有效缓解,边境贫困地区民生问题得到改善,贫困山区温饱问题稳定解决。

到2015年,全区实施2000个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规划,确保1400个贫困村达到整村推进验收标准。到2020年,全区共实施3868个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规划,确保3000个贫困村达到整村推进验收标准。基本实现“九通”(通水、通电、通油路、通暖、通邮、通电话、通网络、通广播电视、

通客运班车)、“九有”(有办公议事场所和强有力的村领导班子、有集体经济收入、有双语学前教育场所、有文化体育健身活动场地、有卫生室、有稳定的收入及生产资料、有安居房以及厕所、有综合性的商业与生活服务网点、有良好的村容村貌)的整村推进新标准、新目标。

第十一条 主要任务

——“安居富民”和“定居兴牧”。把“安居富民”、“定居兴牧”工程作为解决贫困农牧民生产生活最紧迫、最现实的优先工程,让贫困农牧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到2015年累计完成贫困地区“安居富民”工程63万户,“游牧民定居”工程5万户。到2020年实现贫困家庭户户住上高标准安居房、过上安居乐业的现代文明生活。

——基本农田和农田水利。到2015年,贫困地区基本农田和农田水利设施有较大改善,人均基本口粮田有保障。到2020年,以高效节水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饮水安全。到2015年,贫困地区人畜饮水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农村安全饮用水有保障。到2020年,农村安全饮用水问题得到全面解决,自来水普及率大幅度提高。

——特色优势支柱产业。到2015年,贫困地区力争实现户均1亩林果园或1亩有机无公害蔬菜地,也可通过发展其它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等,确保一户有一项稳定的增收项目。到2020年,每个贫困村都有特色支柱产业。全区将培植和确认300家自治区级扶贫龙头企业,在贫困地区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优势明显、辐射力大、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初步形成特色优势支柱产业体系,现代农业进程明显加快。

劳动力转移培训。加大以贫困地区劳动力掌握职业技

能和实现转移就业为内容的“雨露计划”培训工作力度,努力做到培训一个、转移一个,确保贫困家庭劳动力工资性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到2015年,累计实现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50万人。到2020年,累计实现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100万人。

——生产生活用电。到2015年,全面解决贫困地区无电行政村用电问题。到2020年,全面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

——公路交通建设。到2015年,贫困地区县城通二级以上公路的比例有一定的提高,80%以上行政村通油路,村庄居民区道路硬化率达50%,农村客运班车通达率达60%。到2020年,贫困地区基本实现村村通油路、村村通客运班车、村庄居民区道路基本硬化。

——农村科技服务。到2015年,全区认定600个科技扶贫示范村和3万户科技扶贫示范户,培养科技致富带头人3万名。到2020年,全区认定1000个科技扶贫示范村和5万户科技扶贫示范户,培养科技致富带头人5万名。

——教育事业。到2015年,贫困地区学前3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60%以上,普及少数民族学前两年双语教育,基本普及贫困地区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0%以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8%,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扫除青壮年文盲。到2020年,贫困地区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学前3年幼儿入园率达到80%左右,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少数民族高中毕业生基本熟练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9年提高到11年,贫困地区基本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一一公共文化。以公共文化建设推动现代文化的大发展。到2015年,实现20户以下已通电的盲点村广播电视全覆盖,实现一个行政村一月放映一场数字电影,对有条件的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每个县建设和改造一家数字影院,95%的贫困村基本通宽带,自然村和交通沿线通信信号基本覆盖。到2020年,基本建立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不断提高少数民族语言广播和电影电视节目的译制能力,每个县都有图书馆、文化馆,每个乡镇都有综合文化站,每个村都有文化活动室。

——医疗卫生。到2015年,贫困地区每个乡镇有1所公办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有卫生室;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7%以上,实现门诊统筹全覆盖;力争每个乡镇卫生院配有1名以上的全科医生;婴儿死亡率下降至22%;孕产妇死亡率下降至39/10万;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年均下降3-5个百分点;95%以上的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基本实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完成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任务,初步建立贫困地区全覆盖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到2020年,贫困地区群众享受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更加均等。

——农村社会保障。到2015年,贫困地区实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五保户供养、困难生活救助制度化、常规化,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合率达到90%以上。到2020年,贫困地区农村各类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和社会化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人口与计划生育。到2015年,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6%。之内,妇女总和生育率在2.7左右,人口出生政策符合率达到97%,降低出生人口缺陷率。到2020年,贫困地区生育水平进一步下降,人口发展趋于均衡。

——林业和生态。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大力实施绿色扶贫和生态扶贫工程,继续实施退牧还草和防风治沙示范工程。到2015年,贫困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5%,比2010年增加1.5个百分点。同时,做好草原植被的恢复和保护工作。到2020年,贫困地区森林覆盖率比2010年增加3.5个百分点。

——旅游开发。切实贯彻自治区提出的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两个可持续”的指导思想,坚持在保护中合理、有序地开发旅游资源,鼓励贫困农牧民依托城镇、旅游景区、交通沿线兴办“农家乐”、“牧家乐”等有利于脱贫致富的旅游项目。到2015年,贫困农牧民兴办“农家乐”、“牧家乐”总户数达1万户。到2020年,贫困农牧民兴办“农家乐”、“牧家乐”总户数达2万户。创建特色旅游乡镇,推进旅游扶贫。

——村集体经济。多渠道、多形式发展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到2015年,贫困村集体经济积累稳中有升。到2020年,贫困村集体经济积累大幅度提高,确保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方面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内容时间:2016-12-01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