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贵州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实施意见(黔府办发〔2020〕34号)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3-18  编辑:陈亚丰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见》(国办发〔2019〕56号)精神,全面推进我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强化农业种质资源保护的基础性、公益性定位,坚持保护优先、高效利用、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创新保护利用机制,强化责任落实、科技支撑和法治保障,构建多层次收集保护、多元化开发利用和多渠道政策支持的新格局,为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奠定坚实基础。

  (二)总体目标

  到2025年,初步构建贵州特色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体系,基本完成作物、畜禽、水产以及农业微生物等种质资源全面系统调查和收集保护,鼓励建立地方特色作物品种“农家保护”机制,推进形成农业种质资源在利用中保护和在保护中利用新格局,资源保存能力显著提升。建设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中期库1个,种质资源保存圃10个以上;完善省级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2个,建立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区10个,建设省级畜禽种质资源场10个,收集保存畜禽遗传材料2万份(剂、枚)以上;完善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0个;改扩建省级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库1个,收集、鉴定、评价、保存微生物资源总量2000株以上。

  到2035年,建成系统完整、科学高效的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体系和深度鉴定评价体系,珍稀、濒危、特有种质资源得到有效收集和保护,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创新能力与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升,特色产业发展基础更加扎实。保存地方畜禽遗传材料5万份(剂、枚)以上;完善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5个;收集、鉴定、评价、保存微生物资源总量4000株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开展全面普查,做好收集管理。开展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启动畜禽、水产、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普查、系统调查与抢救性收集保护工作。加大对从江香猪、兴义矮脚鸡、贵州白水牛、香禾糯、紫花芸豆、猕猴桃等地方珍稀、濒危、特有种质资源开展抢救性收集保护的力度,确保我省特色种质资源不丧失。建立农业种质资源交换机制,鼓励开展农业种质资源交流合作。加强种质资源安全管理,对引进的种质资源定期开展检疫性病虫害分类分级风险评估。开展农业种质资源鉴定登记工作,对新收集的农作物种质资源进行编目、入库(圃)保存,对特异资源和重要无性繁殖作物种质资源通过组织培养、超低温、DNA等技术进行复份保存,对优异畜禽和水产种质资源通过精液、胚胎和细胞等方式进行保存。(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省农科院、贵州大学,各市〔州〕、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以下均需各市、县级政府落实,不再列出)

  (二)补齐设施短板,完善保护网络。结合我省农业种质资源现状,完善农业种质资源分类分级保护名录,统筹布局我省种质资源库(圃、场、区)和基因库等资源保护基础设施,加快补齐资源保存短板。在省农科院建设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中期库,认定和建设一批辣椒、高粱、薏苡、茶树、八月瓜、中药材、刺梨、野生猕猴桃等地方特色作物种质资源圃和原生境保护区,构建以资源库为核心、资源圃为支撑、原生境保护区为补充的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网络体系。以从江香猪、黔北麻羊、兴义矮脚鸡、贵州白水牛等国家和地方重点畜禽遗传资源为重点,新建和改扩建一批畜禽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健全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网络体系。加强北盘江久盘段、西泌河、太平河闵孝河、龙底江和马颈河等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围绕山地特色农业发展,适时启动省级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库建设。(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农科院、贵州大学)

  (三)建立保护体系,提升保护能力。落实国家统筹、分级负责、有机衔接的种质资源管理保护机制。省农业农村厅明确各级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和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点,并相应组织开展农业种质资源登记,实行统一身份信息管理。鼓励支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登记其保存的农业种质资源。推行政府购买服务,鼓励企业、社会组织承担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任务,形成省、市(州)农业科研单位为主、各类资源单位为辅的资源保护体系。按照全国农业种质资源大数据平台建设要求,整合现有农业领域大数据平台系统,补充完善系统功能,实现农业种质资源保护数字化动态监测、信息化监督管理,确保我省特色种质资源得到有效保护。(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省科技厅、省大数据局、省农科院、贵州大学)

  (四)精准鉴定评价,提高利用效率。依托省农科院、贵州大学等科研院校的优势,搭建专业化、智能化资源鉴定评价与基因发掘平台,建立省级统筹、分工协作的农业种质资源鉴定评价体系。分类组建种质资源鉴定评价专家委员会,制定相应的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标准。鼓励科研院所开展地方特色资源基础性理论研究,对优异种质资源重要性状表型与基因型进行精准鉴定评价。构建分子指纹图谱库和资源表型数据库,加强高通量鉴定等先进技术应用,深度发掘有育种利用价值、品质性状优异的标记基因和等位基因。公益性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单位要按照职责定位要求,做好种质资源基本性状鉴定、信息发布及分发等服务工作。(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农科院、贵州大学)

  (五)深度开发利用,提升种业竞争力。完善育种创新技术体系,实施种质资源创新工程,深度挖掘特色优势种质资源,创制突破性新种质。依托省内外优势交流合作平台,聚焦重点产业、重点品种、关键环节,重点开展以水稻、马铃薯、薏苡、玉米为主的粮食作物,以油菜、油茶、大豆、花生、紫苏为主的油料作物,以茶叶、中药材、水果、辣椒、食用菌、酒用高粱为主的特色作物,以猪、牛、羊、鸡、鸭、鱼为主的畜禽和特色水产良种联合攻关,培育一批绿色、高效、优质品种,提高良种自给率,支撑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深入推进种业科研人才与科研成果权益改革,促进种业科企合作、人才流动和成果转化,鼓励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开展资源创新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支持新资源、新品种在国家农业种质资源共享利用交易平台上市公开交易,支持公益性研究与商业化育种相结合,鼓励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开展种质资源收集、鉴定和创制,促使其成为种质资源创新利用的主体。鼓励支持地方品种申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展一批以特色地方品种开发为主的种业企业,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农业农村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农科院、贵州大学)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动工作落实。成立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省农业农村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农科院、贵州大学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贵州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长期规划》,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将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纳入相关工作绩效考核,强化工作督导落实。省农业农村厅负责全省农业种质资源管理工作,落实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主管责任;市(州)、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负责推进辖区内的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落实属地责任;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单位落实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主体责任。(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大数据局、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农科院、贵州大学)

  (二)完善政策支持,强化基础保障。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的政策支持,省、市有关部门统筹现有资金渠道,将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保障工作持续稳定开展。将农业种质资源基础设施建设列入省级重点工程项目,支持种质资源库(场、区、圃)建设,现代种业提升工程、省级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研发项目等要向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倾斜。各地人民政府在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时,要合理安排新建、改扩建农业种质资源库(场、区、圃)用地,科学设置畜禽种质资源疫病防控缓冲区,不得擅自、超范围将畜禽、水产保种场划入禁养区,占用农业种质资源库(场、区、圃)的,需经原设立机关批准。对种质资源保护科技人员的绩效工资给予倾斜,可在政策允许的项目中提取间接费用,在间接费用中绩效支出不设比例限制,对科技人员的绩效奖励纳入单位绩效工资总量,单列管理。健全农业科技人才分类评价制度,对种质资源保护科技人员实行同行评价,调查研究、收集保护、鉴定评价、分发共享等基础性工作可作为职称评聘的依据。支持和鼓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设农业种质资源相关学科。定期、分批对种质资源保护人员开展培训,确保种质资源保护工作顺利实施。(责任单位: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农科院、贵州大学)

  (三)建立奖惩制度,强化工作激励。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奖惩制度,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对不作为、乱作为造成资源流失、灭绝等严重后果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依规追究有关责任。要依法依规管理和使用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专项资金,确保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各级审计机关要依法对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相关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省科技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审计厅、省农科院、贵州大学)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0年12月26日


内容时间:2021-01-26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