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全面收官之年。自2013年11月精准扶贫首次提出至今,中国减贫事业进展迅速,研究课题亦日趋多元。梳理2014~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减贫研究项目立项情况助力把握精准扶贫阶段中国贫困治理研究的重点、热点,了解后减贫时代贫困治理研究方向,助力用户从学术科研视角把握中国减贫事业发展轨迹。
7年2341个项目,国家级贫困县所在省份占67. 9%
2014~2020年,在国家社科基金立项项目中,减贫研究相关项目有2341项,分布于全国31个省。国家级贫困县所在的22个省份均有项目通过立项,共计1283个,占全部立项项目的67.8%,其中湖北、四川、重庆立项数量在22个省份中排名前三,共计487个。北京、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省份(无国家级贫困县,在图中用灰色表示)积极参与减贫研究,立项项目数量在34个省份位居第一、四、七位。
数量稳步增长,西部项目占比逐年上升,青年学者持续关注
立项项目从2014年的306个增长到2020年的441个,一般项目立项数量持续增长是重要原因。西部项目由2014年的39个上升到2020年的66个,在全部项目占比由12.74%上升到14.67%,体现国家对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视,并希望借此充发挥促进西部地区社科研究队伍建设、发展优势特色学科的基础性作用。重大项目共有43个,2017~2020年增幅较快,体现出随着脱贫攻坚战不断推进,其研究重要性不断提升且课题日趋丰富。重点项目所占比例平均为5.7%,体现国家对减贫研究研究力量、科研资金投入持续重视。值得注意的是,青年项目共有396个,占全部立项项目的20.3%,仅次于一般项目的数量,体现出青年学者对减贫研究的关注。
农村贫困研究为核心,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相对贫困治理成为新热点
精准扶贫的主战场在农村,以消除绝对贫困为目标。通过对2014~2020年立项项目名称的词频分析,可以发现这一时期学术研究以是以农村贫困和农村减贫为重点,将贫困研究与“三农”问题研究相结合,探讨减贫机制、减贫政策、减贫模式等。
2020年立项项目依然将农村贫困作为研究重点,但关注点有所转移,更加关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建立长效脱贫机制避免返贫等。随着绝对贫困的消除,相对贫困治理、可持续发展和包容性增长成为新的研究重点,聚焦解决现实问题的应用对策性研究项目占比依然较高。
项目覆盖24个学科,体现减贫研究的多维视角
2341个立项项目覆盖24个学科,其中以应用经济学、社会学以及民族问题研究为主,从经济学角度为优化减贫路径、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从社会学角度阐释贫困如何影响社会发展、重塑社会政策,从民族学角度解释深度贫困地区的贫困成因、消除贫困的路径、建立长效脱贫机制。社会学立项项目逐年增长体现出贫困不仅是经济问题,社会学研究能够为解决现实贫困问题提供更多视角和工具。 除上述3个传统学科外,随着绝对贫困的消除和贫困问题日趋多元,如新闻与传播学、体育学、历史学等也开始关注减贫研究,越来越多专业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开始加入贫困研究队伍,进一步丰富贫困研究视角、提供多元政策建议。
高校立项项目占比最高,党校立项项目数量2020年迅速增加
2341个项目中有2049个为高校立项项目,占全部立项项目的87.06%。高校、党校、社科院为主要研究力量,其每年立项项目数量较为稳定。 党校自2019年起更加关注减贫研究,其2020年立项项目仅次于高校,减贫研究成为党建·党史、马列·科社研究热点,体现出党建扶贫在脱贫攻坚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