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热点聚焦
报告精读|多维相对贫困标准
作者:   发布时间:2023-06-13  编辑:wangximing

       作者简介

       王小林:复旦大学六次产业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兼任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冯贺霞:北京师范大学互联网发展研究院特聘研究员、高端智库国家数字健康中心副主任。


导语:随着中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提升和现行标准下绝对贫困的消除,中国扶贫工作将由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向应对和缓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多维相对贫困转变。国家确定“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巩固拓展2013~2020年脱贫攻坚成果的过渡期,并没有确定相对贫困标准。如何制定2021~2035年中国的相对贫困标准,是当前扶贫研究的热点问题,学界还没有达成基本共识。

在中国于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进入缓解相对贫困的重要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如何制定相对贫困标准?以下3个问题值得思考。

问题1:中国的相对贫困标准是基于收入或消费的一维相对贫困标准还是多维相对贫困标准?

2021~2035年,中国进入缓解相对贫困阶段,将应对多方面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采用多维相对贫困标准有助于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向共同富裕目标迈进

单靠收入或消费指标只能捕获“贫”,而无法准确地衡量“困”。中国农村贫困标准、“两不愁三保障”贫困识别标准和贫困退出评估标准的历史经验,也为中国2021~2035年多维相对贫困标准的制定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实施期间,中国对贫困的定义强调“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住不避风雨”,目标是解决以维持基本生存需要的“吃、穿、住”为特征的绝对贫困问题。贫困标准虽经过几次调整,但仍为收入贫困单一标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明确提出“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对贫困的定义强调“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即要解决维持生存的基本需要和提供促进发展的基本服务。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实现了由收入贫困单一监测标准向多维贫困识别标准的转变,并制定了多维度的贫困退出评估标准。在脱贫攻坚战中,教育、健康和保障扶贫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并促进贫困人口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问题2:中国的相对贫困标准是否应该以中位数收入一定比例作为相对贫困标准,并逐步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接轨?

中国没必要在相对贫困标准上与OECD国家接轨。原因有三:首先,发达国家在制定以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参照的相对贫困线时,基本完成了城镇化进程,且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水平比较高,而中国则不同;其次,发达国家大部分劳动力为正规就业,可以低成本且便捷地获得准确的收入和纳税数据,中国农业经营收入、工资性收入都难以进行准确核算,因而相对贫困人口的收入无法准确核算,特别是在操作上难度比较大;最后,发达国家在开发相对贫困标准时,人类发展理论以及基于能力方法的多维贫困理论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新的贫困理论和测量方法已经超越了福利经济学的基本需要理论,多维贫困标准成为新的国际发展方向。

2021~2035年,在基本公共服务没有实现普惠、均等化以及城镇化没有完成的条件下,中国应制定多维相对贫困标准。仅仅用收入衡量相对贫困的局限性太多了,重要的是,这种做法不能反映贫困人口的“困”,与中国到2035年的发展战略目标不符合。当然,这一标准不一定要称为“相对贫困标准”,可以是针对乡村振兴短板的标准,也可以是针对共同富裕短板的标准。


 问题3:如果采用多维相对贫困标准,在2021~2035年,这一标准应包括哪些维度?

中国的多维相对贫困标准,应适应共同富裕目标的需要,既要包括反映“贫”的经济维度,也要包括反映“困”的社会发展维度,还要包括生态环境相关指标

第一,在经济维度,需要考虑收入和就业两个方面。增加收入和促进就业是缓解相对贫困的重要维度。在收入方面,可以借鉴OECD国家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一定比例的方法,并且把扶贫的考核目标转变为低收入人口的收入增长幅度;在就业方面,相关指标应包括失业率和正规就业率。

第二,在社会发展维度,需要考虑教育、健康、社会保障、信息获得等方面。在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普及的基础上,须向普及12年义务教育或12年免费教育方向发展,教育方面的指标和相对贫困线应据此来设定。健康和社会保障制度须在脱贫攻坚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考虑到数字经济和知识经济的需要,把信息作为一个维度纳入多维贫困框架是十分必要的。

第三,在生态环境方面,考虑到新发展理念、生态补偿脱贫的实践经验以及人们追求更加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生态环境相关指标须被纳入多维贫困框架中。针对人和户的多维相对贫困指数在生态环境方面须主要纳入饮用水、卫生厕所和洗澡设施、生活用燃料、畜禽粪便、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人居环境指标;而针对区域发展的多维相对贫困指数则可从区域可持续发展视角设置相应指标。

QQ截图20230613084544.jpg



内容时间:2023-06-13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