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热点聚焦
扶贫日系列|从《中国精准扶贫发展报告》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践进程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9-22  编辑:wangximing

导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脱离了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就不会有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我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聚焦人民实践创造,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努力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密切关注重大理论现实问题,深刻总结脱贫攻坚经验,努力提炼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理论,为党和国家发展出谋划策,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重要使命和时代任务。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2016年是“十三五”时期的开局之年。《中国精准扶贫发展报告》自2016年出版至今,已正式出版4本。该系列及时记录波澜壮阔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践进程,描绘、揭示其脉络和重要特征,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具有重大现实和历史意义。

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精选《中国精准扶贫发展报告》历年主报告梳理2016~2020年各年度脱贫攻坚重点,全程跟踪、纵深描绘到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最艰巨任务的历史进程,进而镌刻出中国共产党敢于担当、履行承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丰碑。


精准扶贫方略从概念提出到政策制定,再到政策分解和政策落地,是一个逐步演变和拓展深化的过程。

精准扶贫思想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总的来看,阶段分明,层次清晰,前后连贯,不断拓展。

精准扶贫是对扶贫工作实施的一种效果要求,其具体实施体系与减贫形势密切相关。改革开放以来,在不同的减贫形势下,我国先后经历了以区域瞄准、贫困县瞄准、贫困村瞄准为重点瞄准机制的扶贫治理体系。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减贫新形势下,我国扶贫开发转入了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国家基于对以往扶贫工作中贫困人口识别、扶贫资金与资源使用、扶贫工作考核和扶贫资源分配等的反思,以及片区瞄准和贫困个体瞄准相结合的精准扶贫要求,逐步建构了精准扶贫战略体系。


2016.png


2017年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深化之年。

1.细化目标任务

脱贫的标准就是“两不愁三保障”,不能盲目提高,也不能降低,时限就是2020年,不能急躁,也不能拖延。一要调整完善脱贫攻坚滚动规划和年度计划;二要保持脱贫攻坚政策的稳定;三要在做好贫困县贫困村脱贫攻坚的同时,高度重视非贫困县非贫困村的脱贫攻坚,防止出现死角。

2.坚持问题导向

针对当前突出困难和问题,一要集中力量攻坚;二要抓好考核,发现问题要及时整改。

3.打牢精准基础

完善建档立卡,摸准贫困底数。与此同时,还要对2014年以来的脱贫人口的返贫情况进行调研,探索建立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规范驻村帮扶,增强基层力量。中央要求,每个贫困村都要派驻村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要有帮扶责任人,实现全覆盖。强化资金监管,提高使用效益。全面推进贫困县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加大指导、督促、检查,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进一步完善扶贫资金公告公示制度,提升扶贫资金项目的透明度。

4.以从严考核倒逼精准落地

继续实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制度,坚决防止虚假脱贫、数字脱贫、一兜了之等敷衍了事、不实不准、弄虚作假行为,倒逼各地落实脱贫攻坚工作责任,把求真务实的导向立起来,把真抓实干的规矩严起来,确保脱贫结果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

5.着力创新带贫机制

随着脱贫攻坚深入推进,难题和矛盾还会不断出现,必须结合实际,创新扶贫工作方式。鼓励基层探索试点,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对探索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6.有力有序总结推广经验

要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的实践和成就,总结各项工作成功经验,总结产业扶贫、就业脱贫、易地搬迁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重点工作的典型范例。脱贫攻坚,不仅仅是脱贫攻坚,而是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不能就扶贫而扶贫,还要改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集体经济、管理水平、思想观念等。


QQ截图20210922135422.png


聚焦村庄和农户,以自下而上的视角解析脱贫攻坚的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

自1986年国家启动大规模减贫计划以来,大部分区域已经改变面貌,但仍有一些地方贫困程度深,受多重因素的制约,脱贫难度大。深度贫困地区具有一些共性特征,可概括为“两高、一低、一差、三重”,即贫困发生率高、贫困人口占比高,人均可支配收入低,基础设施和住房差,低保五保贫困人口脱贫任务重、因病致贫返贫人口脱贫任务重、贫困老人脱贫任务重。从农户和村庄的角度,考察深度贫困形成的具体原因,解释影响贫困现状和脱贫成效的因素,并为深度贫困的治理提出具体建议。

第一,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各界力量,推进区域发展。依据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人文环境等,优化产业布局,增强周边地区的带动作用,从更高的统筹层次规划和发展区域经济。

第二,应当加大科技支持,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对村庄产业发展做科学规划。山区精准扶贫产业发展,必须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选择适宜区域特征的扶贫模式;在区域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范围内,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要素,走社会、经济、生态协调统一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切实避免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影响区域贫困人口的社会福祉。

第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方面供给,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常态化。一方面,面向所有群体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供给有利于减少成年劳动人口的福利依赖,使贫困人口获得长期而稳定的受益,另一方面,可以针对特定群体提供专门化、特殊化的社会服务予以支持。

第四,重视女性在扶贫工作中的作用。现有的针对女性贫困人口的帮扶措施主要是医疗健康等方面,传统意识限制了女性参与工作和培训的机会。因此,应当保障女性的基本权利,鼓励女性参与各项培训,并为她们提供更多参与社区建设的机会。

第五,移风易俗,激发村民内生动力,推动文明健康乡风的形成。由于历史传统等原因,深度贫困地区存在内生动力不足、市场经济意识薄弱等情况,应打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区域文化,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健康娱乐活动,鼓励村民勤劳致富与勤俭节约,依靠传统的力量推动文明健康乡风的形成,鼓励能人大户创业,树立典型,激发村民内生动力。


2018.png


分析边缘人口的生计模式及其致(返)贫风险,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和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所在。

随着扶贫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生活在各项扶贫政策的支持之下日益改善,家庭的人均收入也慢慢达到了规定的标准线。虽然在部分偏远贫困地区仍然存在少量未脱贫人口,但在国家的帮助之下,这些困难家庭很快就会过上温饱的生活。在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问题得到解决之后,新的问题也接踵而至,那就是人均收入在贫困线之上、生活水平比建档立卡贫困户略高一点、基本满足“两不愁三保障”要求的边缘户。他们没有享受到贫困户所享有的优惠政策以及补贴,收入也不是很稳定,一旦家中出现失业、重大疾病等突发状况,生活水平就会降至贫困线以下,困难程度可能更甚于建档立卡贫困户,靠自身的能力无法改变现状而渐渐滑入贫困户的队列之中,这同样也是扶贫工作中的一个难题。因此,了解边缘人口的生计模式,分析其致(返)贫风险,解决相关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与建议,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和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所在。

因此,调研组对全国不同省份的不同乡镇展开实地调研,以问卷和深入访谈的形式走访各个省份相对贫困的地区。对边缘人口的生计模式及其致(返)贫风险进行分析,为边缘人口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这不仅事关脱贫攻坚整体成效,更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


2019.png

内容时间:2021-09-22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