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近十年来,我国减贫速度极大减慢,扶贫开发面临着扶贫成果不稳固,脱贫与返贫紧密交叉,返贫规模大,返贫现象严重等问题。自然灾害导致的返贫在所有致因中属于最核心因素,而随着极端恶劣气候和地壳变动的频繁出现,自然灾害的性质、类型和特征也发生着变化,灾害的经济、社会危害更为显著。自然灾害及其风险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群这类典型的脆弱性对象影响巨大,不仅直接加剧贫困,更加使得已经脱贫甚至走向富裕的农村家庭重新返回贫困。在这种状况下,做好灾前预防、临灾抢救、灾时救援、灾后重建工作,对于减轻自然灾害导致返贫给经济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也能科学有效的推进反贫困战略的稳步实施以及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本文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采用系统分析研究、比较分析研究、多学科综合研究等方法,对自然灾害导致返贫现象进行了全面系统地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论文由六章内容构成:第一章为绪论。主要对本文的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国外及国内研究现状、研究的基本思路和结构框架、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创新之处等问题进行了阐述。第二章对自然灾害和返贫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概述。主要对自然灾害的概念和分类、贫困的概念和类型、返贫的概念等进行了概述,并对自然灾害导致返贫现象的区域分布、自然灾害导致返贫群体的基本状况、自然灾害导致返贫程度的现实差异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第三章分析了自然灾害导致返贫的类型及特征。主要分析了生计资产缺失型返贫、脱贫能力缺失型返贫和参与权利缺失型返贫等三种类型,并对自然灾害导致返贫的地域性特征、自然灾害导致返贫的频发性特征、自然灾害导致返贫的严重性特征进行了阐述。第四章对自然灾害导致返贫的根源及影响进行了分析。本章指出自然灾害导致返贫的根源主要为:自然灾害频发导致灾害影响后果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导致自然灾害破坏加剧、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导致抗灾能力减弱、农户贫困脆弱性高导致防御能力降低、灾害救助体系失衡导致防控水平有限、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导致恢复能力缓慢。同时分析了自然灾害导致返贫对返贫人口自身生产生活的影响、对扶贫开发战略有效实施的影响和对受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第五章阐述了应对自然灾害导致返贫的指导理论。主要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自然灾害与贫困理论、中国共产党关于自然灾害与贫困理论、西方学者关于自然灾害与贫困理论、中国传统文化关于自然灾害与贫困思想等方面进行了理论上的梳理。第六章主要分析了遏制自然灾害导致返贫的对策。本章提出遏制自然灾害导致返贫的核心思想为两个,一是实现农村人口持续稳定脱贫,不因自然灾害发生而返贫;二是让返贫人口再次脱贫后不会重新陷入贫困。提出了遏制自然灾害导致返贫的对策:第一,协同实施贫困区域的科学发展战略。主要集中在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和贫困区域协同发展机制构建。第二,严格落实贫困区域的扶贫开发战略。强调要从生态移民战略、整村推进战略,精准扶贫战略三方面落实。第三,完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第四,全力拓展减灾减贫领域的国际合作。主要涉及国际经验、区域政府间交流合作和国际NGO合作等。第五,强化脆弱群体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主要强调防灾避灾的意识建设、团体建设和能力建设。第六,加强自然灾害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包括自然灾害风险预警体系、应急物资储备调拨体系、灾后重建恢复体系、减灾科技支持体系、财政金融保障体系和风险管理法律体系等方面的建设。目前,自然灾害应对与扶贫开发的理论及实践作为一个新的研究论题,已经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和重视。但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领域出发聚焦扶贫开发中的返贫问题,瞄准返贫的自然灾害致因,相关研究成果不多,这是本文选题角度的创新之处。在对资料分析整理总结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自然灾害导致返贫的现状,创新性的提出了自然灾害导致返贫的类型和特征,深入研究了自然灾害导致返贫的根源和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这些研究既是对客观现实的总结概括又是对政府战略的深入思考,这些研究有助于扶贫开发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有助于国家和地方进一步完善政策、有助于中国减贫事业的长期发展。同时,也为学者继续加强对扶贫开发战略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罗老师 | 电话:010-5936726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18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213号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079号
审图号:GS(2020)4409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