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坚持将旅游资源和民俗民风浓郁的文化相结合,产生了强大的聚合裂变效应,促使彭水的旅游产业、区域经济和民族文化齐头并进。
彭水在发展旅游中站在了更高的层面思考和解决问题,开始了产业融合旅游发展。县委书记钱建超说,“文化是旅游之根、旅游之魂,缺少文化支撑的旅游无异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他表示,打出文化牌,要不断创新文化载体,全方位、多角度展现文化精髓。
目前,彭水已经开始将苗族文化、盐丹文化、黔中文化、乌江文化等地域文化与生态旅游相结合,打造文化观光休闲、文化参与体验产品,实现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持续开展好乌江流域美食街及特色展销会等活动,开发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旅游商品,实现旅游与商贸融合发展。以民族风情为底蕴,在实施建设上做活风情文章,让现代与传统结合、实用与美学结合、建筑与环境结合,将彭水打造成立体化的乌江风情城,实现旅游与城市融合发展。

同时,彭水还借助农业、林业等产业,发展观光农业、森林旅游、休闲度假、科普体育等项目,丰富旅游产品体系,实现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中国摩托艇联赛与彭水地方经济发展战略相互融合的体育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成为中国以体育营销旅游的样本。
今年7月10日,彭水召开全县扶贫攻坚动员大会,拉开决战扶贫攻坚的大幕。以摩围山旅游度假区建设为核心的民俗文化生态旅游发展在彭水限时摘掉贫困帽和统筹推进全县经济发展中地位与作用越发显赫。
摩围山旅游度假区核心区与四组团沿线是彭水贫困较为集中的地区,摩围山片区也因此成为重庆市扶贫综合开发片区。由于旅游资源的丰富,县委、县政府提出,在高标准建设好摩围山旅游度假区的同时,高质量同步推进摩围山片区扶贫综合开发,建成扶贫综合农业开发示范区。
加快建设摩围山片区旅游扶贫示范区的进程中,乡村旅游的大发展成为其重要手段和旅游度假区建设的主要配套之一。重点推进了文武、菖蒲塘、白果坪、楠木坪等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

一方面,政府帮助群众加快农房风貌改造、人行便道建设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另一方面,瞄准市场因地制宜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重点抓好以土地小块出租、城市人口租赁土地经营为主要内容的休闲农业,以经果林和观赏林为主要载体的观光农业和与之相配套的服务业。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了乡村旅游民主协调管理机制,推动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尤其是今年的暑期,沿线乡村农家乐天天爆满。
彭水还鼓励度假区内的农村居民,采取转包、转让、互换、租赁、入股和托管等形式对其土地和林地在承包经营期内进行流转。
彭水在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始终注重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在度假区范围内从事个体经营的,投资兴办社区服务业的,参照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政策给予优惠。度假区范围内失地农民的就业培训,纳入全县就业再就业培训计划和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就读职业学校的,享受对应的扶持政策。度假区范围内的企业吸纳失地农民、城镇失业居民就业的,按政策实行有关税费的减免。
彭水打造的不仅是养生、养心和养老的生态养生休闲胜地,还是新农村推动乡村旅游示范区,更是中国民俗文化风情胜地,游客到处都能体验到苗寨浓浓的感召力,聆听到原始和现代的对话,感悟到大自然的亲和力,在游客喝彩声中秀出最酷的脸庞与舞姿,让彭水不断崛起,在充满活力中开创发展新纪元!
内容时间:2015-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