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柴旦行政委员会驻地柴旦镇东距海西州政府所在地德令哈市约200公里,距省会西宁市732公里,南距格尔木市约190公里,西北距甘肃省敦煌市320公里,是柴达木盆地的“北大门”。2018年筹措80万元融资担保金与农商银行合作,建成“双基联动”合作贷款项目,授信柴旦村、马海村牧民群众,并以保证金5至10倍的比例额度安排牧民群众贷款。截至目前评定两村“信用户”107户,累计发放贷款1480万元。
(一)扶贫情况
大柴旦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统揽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有效抓手,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地区特点,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大要求,着力从提高牧民收入、实施民生工程、健全保障体系、鼓励社会帮扶等方面入手,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
多管齐下促增收,让钱包鼓起来。一是搭建支农金融平台。筹措80万元融资担保金与农商银行合作,建成“双基联动”合作贷款项目,授信柴旦村、马海村牧民群众,并以保证金5至10倍的比例额度安排牧民群众贷款。截至目前评定两村“信用户”107户,累计发放贷款1480万元。二是贯彻落实奖补政策。全区现有牧业人口839人,草场总面积738万亩,草原奖补面积564.98万亩,其中,禁牧面积216.3万亩、草畜平衡面积348.68万亩;各类牲畜存栏13.46头(只),出栏率41.3%,商品率39.7%。2016年完成牧业总产值4441.39万元,完成牧业增加值2935.74万元;2011年至今累计发放草原奖补资金4702.3万元。三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积极探索“合作社+牧户”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整合各类资金400万元,建成柴旦村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彩虹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柴兴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和马海村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力争打造饲草料和畜产品加工产业基地,促进牧民增收;积极谋划(国家级)出口枸杞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明确职责、健全机制,打造马海高原精品有机枸杞品牌。2016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64元,同比增长9.2%。
(二)乡村振兴发展目标及基本规划
2021年以来,柴旦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要求,从两村资源条件和区位优势入手,理清工作思路、找准发展定位,巧打“三张牌”,凝聚柴旦力量,助推乡村振兴取得成效。
依托自身优势打好“资源牌”。以“有地用地、有草用草”的发展方式,出租撂荒地、商业铺面和“入股分红”等来壮大村集体经济。马海村抓住地区种植业的发展之机,利用撂荒地租赁土地,一次性流转撂荒地获得租金收益;出租商业铺面及羊圈,年收租金8.8万元。柴旦村以牧民入股大柴旦众恒酒店形式,年末获得分红资金;借助大柴旦旅游发展美好前景,充分发挥致富带头人、创业领头雁示范带动作用,引导柴旦村牧民开办家庭宾馆73间,平均每户年收益5万元,增加牧民收入。
依托企业帮扶打好“合作牌”。凭借柴旦地区近年来的旅游发展热潮及自身民族特色亮点,两村与企业开展村企共建,签订帮扶协议,青海中航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青海金色沙漠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分别为两村投资5万元,修建旅游摊位发展旅游服务业,解决部分牧民群众在景区摆设摊位创收,摊位租金作为村集体收入;结合海西州“联企兴村1+1”行动方案,制定了向企业入股30万元,按照每年20%的比例分红,分红作为村集体收入,年底两村将分别入账6万元。
依托产业支撑打好“项目牌”。根据这些年两个牧业村发展水平和实际情况,认真谋划项目。柴旦村从乡村振兴资金中投资80万元用于布草间建设项目,建设内容为500平方米钢结构布草间,每年获得租赁费用8万元;寻求合作机会,柴旦村在得到柴旦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与“光影之城”联营草原风情园建设项目,已投入资金100万元,2021年计划追加投资200万元,预计2021年底收入60万元。马海村投资160万元用于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肉牛养殖场建设项目,2020年底实行养殖场保底承包工作,于5年内收回经营性投资成本,目前,存栏量达到80头,实现收入22万元;骆驼骑行项目投入专项资金50万元,以土地入股形式与青海迈德博格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合作经营,目前项目处在办理临时用地和永久性用地的租赁及购买阶段,预计2022年建成并产生效益。
下一步,柴旦镇将借助工行委打造“柴达木盆地旅游核心区”“柴旦旅游”品牌持续升温的红利,跳出传统观念和地域的限制,进一步转变观念、整合资源,向内夯实基础、赢得支持,向外寻求合作、打造特色,推动村集体经济高效发展。一是以两村股份制专业合作社为依托,继续推动柴旦村牲畜集中饲养,扩大马海村肉牛养殖场经营规模,继续推动政策性牛羊保险工作,提高牧民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和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村集体经济健康稳定发展。二是继续引导牧民转变发展观念,拓宽牧民增收渠道,充分利用大柴旦行委入选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这一有利机遇,以电子商务发展为平台,鼓励两村牧民培育农畜特色产品,广泛推销本地农牧产品,着力打造特色品牌。三是积极开展“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申报认定工作,实施马海村骆驼骑行和柴旦村集中养殖项目,打造柴旦村文化旅游宣传阵地和马海村文化旅游餐饮平台,在发展农牧主体产业的同时,继续推进农资担保贷款相关工作,统筹谋划经营好柴旦村“光影之城”民俗风情园项目,确保特色项目稳定增收。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提高牧民收入水平。
(来源: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内容时间:2019-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