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敖汉旗
受权发布:敖汉旗农村牧区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6-08  编辑:


敖汉旗农村牧区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


(2011年—2015年)

“十二五”时期是我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根据《敖汉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要求,科学制定《敖汉旗农村牧区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对加速推进“三化”进程、提高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全旗农牧业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我旗要以旗委十三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和旗十五届人代会第五次会议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牧区经济工作全局,以增加农牧民收入和提高农牧民生产生活水平为目标,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切实提高科技含量,优化农牧业经济结构,加快产业化进程,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做大做强农牧业项目,实现生态建设由生态效益主导型向经济效益主导型、农村经济由种植业主导型向养殖业主导型转变,促进全旗农村牧区社会和谐稳定。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规划的原则。合理布局,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综合运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培育发展优势产品和主导产业,促进农牧业经济协调发展。
——坚持科技为先的原则。提高农牧业经济工作科技含量,促进产业的优化升级,促进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和增值能力。
——坚持持续发展的原则。把农牧业经营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生态建设与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坚持利益联结的原则。采取多种组织形式,进一步完善利益机制,风险共担,利益均沾,实现龙头企业和农户的有效对接,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三、主要目标
到“十二五”期末,全旗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37亿元,年均递增8.4%;粮食产量稳定在18亿斤以上;以膜下滴灌为主的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00万亩;全旗经济林面积达到100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经济林面积达到20万亩;全旗有林面积达到590万亩,林业用地面积稳定在600万亩,森林覆被率达到46%;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000元,年均递增13%。
四、重点工作
(一)加大农牧业结构调整力度
一是种植业。全旗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稳定在300万亩以上,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250万亩以上。大力发展“双千元田”,年均种植50万亩以上。强力打造100万亩沿河高产玉米产业带,到2015年,全旗玉米平均单产达500公斤,比2010年425公斤增加75公斤,增长17.6%;发展100万亩杂粮杂豆,建设谷子生产基地40万亩、荞麦生产基地20万亩、高梁生产基地20万亩、杂豆生产基地5万亩、其它杂粮5万亩。全旗设施农业每年以1万亩的速度发展,到2015年,全旗设施农业发展到9.2万亩。每年新增人工种草8万亩,到2015年,人工牧草产量达到40万吨,草产品加工量达到20万吨,青贮饲料产量达到150万吨。
二是养殖业。到2015年,畜牧业占第一产业比重达到70%以上。肉牛牧业年度存栏16万头;肉羊牧业年度存栏150万只,基础母羊存栏110万只,引进优质肉用种公羊820只;生猪牧业年度存栏达到100万头,其中基础母猪存栏10万头,新引进二元杂交母猪47670头;蛋鸡存栏达到1350万只;肉鸡存栏达到2500万只;肉驴年饲养量达到23万头;肉鹅年饲养量达到1000万羽。
三是林果业。积极调整林种、树种结构,结合用材林、经济林、能源林基地建设,通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低效林改造,建设杨树防护兼用材林、仁用杏、沙棘、叶用桑、饲料及能源林转化灌木林、种苗基地等六大林业产业基地。“十二五”期间,新建设经济林100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经济林20万亩、用材林基地30万亩、能源林基地30万亩。全旗活立木蓄积量达到750万立方米,林业产值达到6亿元。
(二)加大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力度
一是壮大农畜产品基地建设。到2015年,发展肉牛养殖专业村148个、大户3500户、出栏44.3万头;建设完善肉羊养殖专业村247个、400只以上大户1200户、出栏525万只;新建生猪养殖专业村40个,使专业村达到100个,扶持建设存栏能繁母猪50头以上或年出栏育肥猪50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300户,出栏492万头;新建蛋鸡专业村28个、户外养殖小区33个,扶持建设年存栏1000只以上的大户103户、存栏1万只以上的大户170户;新建肉鸡专业村15个、养殖小区21个,扶持建设年出栏1000只以上的大户150户、年存栏1万只以上的大户170户;新建肉驴专业村15个、养殖小区15个,扶持建设年出栏100头以上的大户75户、年存栏300头以上的大户60户;肉鹅养殖户达到5000户,10万羽以上养殖小区30处。
二是提高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依托资源优势,培育壮大以肉羊、肉牛、肉鸡、肉鹅、生猪、肉驴、杂粮及林草为原料的龙头加工企业,推进集约化、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农畜产品加工项目建设。以肉牛、肉羊加工为主导,拓展肉食品加工业的规模和层次,建设辐射周边区域的肉食品加工中心;充分利用动物的皮张、绒毛和内脏资源,发展皮革、绒毛加工和生化制药产业;改造、扩建大鸟鹅业、黄羊洼草业等企业,促进企业提档升级;培育壮大中敖食品、北京挑战、保吉安等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在巩固生态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探索并适度开发生态产业,实现林草资源合理有序利用;积极培育饲料加工业和粮食精深加工业;开发以沙棘、山杏为原料的饮品、保健品系列产品;扩大万寿菊色素加工厂生产规模,开发色素深加工系列产品。
三是提高农畜产品加工能力。到2015年,加工肉羊200万只、肉鸡1亿只、肉鹅1000万羽、肉牛20万头、生猪150万头,肉类总产量达到40万吨;年加工木板材20万立方米、草产品20万吨,培育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0家,年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达到25家以上,农牧民来自产业化经营收入超过6000元,占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67%以上。
(三)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一是加快高效节水灌溉发展。强力推进以膜下滴灌为主的高效节水工程建设,年均发展20万亩,到2015年达到100万亩,人均2亩保产田,保证粮食产量最低达到10亿斤以上。
二是加快农田水利设施进度。依托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小河流治理、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人畜饮水安全、中小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水闸工程除险加固等项目,提高全旗水利设施“兴利防洪”水平。在全旗所有乡镇和山洪治理重点区域,建立区域自动气象监测站。建设大型集中供水工程,全旗农村牧区饮水工程全部完成。
三是加快农牧业机械化进程。到2015年,全旗农机总动力达到80万千瓦,拖拉机总量达到1.2万台以上,预计比“十一五”期末分别增长33.3%和71.4%;各种配套农机具达到2.5万台件以上,比“十一五”期末增长72.4%。全旗耕、播、收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达75%以上,进入农机化发展高级阶段,基本实现农牧业机械化。
(四)加大生态建设与保护力度
一是抓好林业建设。建设北部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区、中北部黄土丘陵水保防护林区、南部低山丘陵水土保持区,计划完成营造林140万亩,其中人工造林90万亩、退耕还林50万亩、封育60万亩;完成低产低效林改造50万亩、沟道治理20万亩、沙地治理20万亩。结合森林城市建设,使通道绿化率达到90%以上,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100%,废弃矿山治理率达到100%,建成绿色城镇16个,建成绿化示范村100个。新建20万亩采种基地、1.6万亩良种基地,使苗木质量合格率达到95%,良种种苗所占比例达到85%。提高大黑山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
二是抓好水保工程建设。高度重视和节约利用水资源,优先利用地表水、合理配置地下水、节约农业灌溉用水、提高工业用水利用率,完成易灾地区生态治理100平方公里,主要用于梯田和沟道治理。
三是抓好草原建设。人工种草保存面积稳定在150万亩,做好草畜平衡测算,合理利用资源,保持生态平衡。开展人工草地鼠害、虫害防治工作,提高监测点密度和测报水平。
四是抓好成果保护。严厉打击各类破坏生态成果行为,继续开展舍饲禁牧工作。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推广飞机防治、车载喷雾器防治等高效防治技术,全面应用无公害防治技术。全力做好森林草原防火工作,最大限度的减少火灾事故发生。到2015年,成灾率控制在1‰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达到90%以上,灾害测报准确率达到90%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100%;森林火灾受灾率继续控制在0.2‰以下,草原火灾率控制在0.4‰以下。
(五)加大农牧业服务体系建设力度
一是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制定措施,吸引、稳定本科以上技术人才队伍,提高科技含量和水平。年培训农牧民15万人次、科技示范户1000户。到“十二五”期末,主要农作物、畜牧业优良品种及先进适用技术普及率达到95%以上,先进适用技术到位率达到100%,青年农民科技培训率达到90%以上。健全农村牧区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和天气预测预报工作,降低农牧业生产损失,同时在全旗所有乡镇建立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所有行政村设立村级气象信息员。建设覆盖粮食、畜禽等大宗农产品的监测预警系统,到2015年,农业信息服务网络覆盖90%以上的乡镇。加快发展农牧业中介组织,鼓励和引导发展各类农牧民专业合作社。
二是资金支撑体系建设。加强对银信单位协调和奖励工作,增强贷款发放积极性,扩大“三农”贷款规模,提高贷款额度。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建立财政投入长效机制,提高担保资本金额度和担保能力,降低资金风险。加强农牧民信用互助协会建设,到2015年,实现村村有协会,提高农牧民自我“造血”能力。加强涉农招商引资工作,吸引外资和社会资金向“三农”投入。严格兑现国家惠农惠牧政策,通过“一卡通”进行发放,保证资金不折不扣地发放到农牧民手中。实施整村推进扶贫、移民搬迁、产业化扶贫及连片开发项目,集中各类扶贫资金,推进扶贫工程,使10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增收。
三是农畜产品安全体系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项目建设,配备先进的检测设备,在全旗16个乡镇苏木(办事处)各大宗农畜产品主产区、无公害农畜产品基地、大中型农牧业龙头企业、农畜产品批发市场设立速测质检站(点);继续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农畜产品药残留检测工作,保证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继续做好农畜产品认证工作,加快无公害农畜产品、产地认定认证步伐,积极推进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工作,提高种养业效益。
四是市场销售体系建设。在完善原有33个农畜产品交易市场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利用5年时间建设3—5个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市场交易额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递增。依托全球“环境500佳”优势,注重产品品牌培育,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等级、认证、计量、包装、标识等标准化生产经营管理,打造绿色产品、拳头产品,促进农畜产品由初级低效向精深高效方面转变,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商品率。
五是涉农信访处理体系建设。加大对涉农信访案件的调查处理力度,充分发挥农口各部门职能作用,各负其责、各尽其职,健全组织、完备措施,促进涉农信访案件处理程序化、制度化建设,维护全旗农村牧区和谐稳定大局。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乡镇苏木(办事处)、各有关部门要把发展农牧业经济作为富民强旗的重点工作常抓不懈,认真做好技术指导、科技培训、信贷支持、节水设施配套、电力配套、农机具配套、产品销售、品牌产品认证等各项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明确任务,责任到人,全面推动。对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实行专项推进,确保抓出成效。
(二)加大扶持力度
一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对旗里确定的重点农牧业项目,统一调度、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建造基础设施,并视规模和财力给予奖励和补贴;二是捆绑农牧业项目,整合资金,统一用于基地建设;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广泛吸纳社会资金,为农牧业发展注入活力;四是积极协调金融部门贷款,寻求信贷支持;五是积极探索农牧业生产集约化、规模化的经营模式。在标准化、专业化、 规模化生产中出技术、出样板、出人才、出效益,进而带动持续快速发展。六是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统—规划,合理布局,加快土地流转,提高土地集约化经营水平,切实把推进土地规模化流转作为做大做强农牧业经济的关键措施来抓,引导群众适度规模经营。
(三)完善管理服务
一要抓好培训。将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点村、重点户作为服务重点,明确具体技术人员,及时解决农牧业建设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技术困难和问题。二要抓好典型示范,以点带面,推进规模化生产。选择一些群众积极性高、村组领导班子得力、生产特色明显、结构调整力度大的专业村组,在政策、资金、技术、人员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每年新建一批农牧业经济示范点,通过点上抓示范、面上抓培训,不断调动全旗农牧民发展农牧业经济的积极性,推动全旗农牧业经济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三要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提高农牧业质量和效益。
(四)严格考核奖惩
为保证全旗“十二五”期间农村牧区经济发展规划顺利实施,进一步细化农牧业经济工作任务,旗政府每年年初确定具体的责任目标,与各乡镇苏木(办事处)签订目标责任状,年末进行严格考核验收,以此作为农村牧区经济工作表奖和乡镇苏木(办事处)领导班子考核评定的重要依据。旗委督查室、旗政府督查室要进行不定期督查,并将督查结果及时通报,督促各乡镇苏木(办事处)、各有关部门保质保量的完成各项农牧业经济工作任务。

内容时间:2011-06-05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罗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213号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079号